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44430
大小:47.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一个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个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周旸(辽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摘要】目的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药物中,观测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方法选取141例自愿服用核苷类药物的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按其选择核苷类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各辅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A组服用拉米夫定,用量为每天100mg,B组服用阿德福韦酯,用量为每天10mg,C组服用恩替卡韦,用量为每天0.
2、5mg,观察患者在3、6、9、12个月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和病毒载量的变化。结果每组患者在通过核苷类药物的治疗后,HBVDNA载量在上述H期后得到明显的下降,但是C组患者的疗效更甚于A组和B组。结论核苷类药物对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恩替卡韦(ETV)效果更为显著。【关键词】核苷类似物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据有关权威性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近于2000万例,这还是较为保守的推算,然而在肝硬化患者中,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占主要群体。这类患者在失代偿期后会出现许多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造成死亡率较高。
3、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HBV的持续复制,因此必须重视控制HBV病毒的持续复制,以此控制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的进展。这个研宄就是为了观察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的病例都是木院收治的时间在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间之间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他们的评选标准有以下几点:肝功能异常,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腹水和胸水、原发性肝癌等并发症,HBVDNA定量〉105拷贝/mL,HBs
4、Ag阳性、HBeAg或HBeAb阳性。此次研究随机选取的141例患者中,男102例,女39例,病程6-35年,平均(20±5>年,年龄在3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6)岁,HBeAg阳性73例,HbeAg阴性67例,Child-Puch评分为(9.7±2.6)分,其中B级51例,C级9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Child-Pugh评分等指标方面上具冇可比性。表1三组患者基本情况1.2治疗方法三组患者都给予护肝利胆、降酶等内科综合治疗方法,
5、但不冋的是每组患者又会给予不同的核苷类药物辅以治疗,A组服用拉米夫定,用量为每天100mg,B组服用阿德福韦酯,用量为每天10mg,C组服用恩替卡韦,用量为每天0.5mg,在一年内对这些患者进行观察。1.3观察指标在治疗第3,6,9,12个月时,都会在相应的吋期采取所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标本送往本院检测相应指标,包括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HBVDNA定量指标、乙肝两对半指标等。1.4统计学方法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
6、验。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检测,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疗效每组患者在经过核苷类药物的治疗后,ALT水平、Child-Pugh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HBVDNA载量在第3,6,9和12个月后也得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治疗9、12个月后C组患者的疗效更甚于A组和B组,也就是说恩替卡韦7、在身体内经磷酸化转变成为磷酸核苷类似物后,通过靶向抑制HBV聚合酶的逆转录酶活性,从而发挥了抗乙肝病毒的作用。由于具有毒性相对低、服用方便的特点,从而能迅速而有效地抑制病毒DNA转氨酶的合成,B前己经逐渐成为临床抗乙肝病毒的首选药品之一。0前认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HBV、DNA运载量高于检测下限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4]。但因为干扰治疗可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一般不建议此类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这种方法治疗。因此,我们对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给予核苷类似物药物ADV、ETV、LAM抗病毒治疗,8、并观察了三年内病毒载量及抗毒血清学的相关变化情况。有报道称ADV联合LAM或ADV单用治疗对LAM耐药的Hb阴性慢性乙肝患者都是有效的,但联用效果更好。本研究显示,经过ADV、ETV抗病毒治疗之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病毒运载量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与LAM
7、在身体内经磷酸化转变成为磷酸核苷类似物后,通过靶向抑制HBV聚合酶的逆转录酶活性,从而发挥了抗乙肝病毒的作用。由于具有毒性相对低、服用方便的特点,从而能迅速而有效地抑制病毒DNA转氨酶的合成,B前己经逐渐成为临床抗乙肝病毒的首选药品之一。0前认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HBV、DNA运载量高于检测下限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4]。但因为干扰治疗可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一般不建议此类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这种方法治疗。因此,我们对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给予核苷类似物药物ADV、ETV、LAM抗病毒治疗,
8、并观察了三年内病毒载量及抗毒血清学的相关变化情况。有报道称ADV联合LAM或ADV单用治疗对LAM耐药的Hb阴性慢性乙肝患者都是有效的,但联用效果更好。本研究显示,经过ADV、ETV抗病毒治疗之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病毒运载量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与LA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