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从文本走向心灵

语文阅读教学从文本走向心灵

ID:22439123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语文阅读教学从文本走向心灵_第1页
语文阅读教学从文本走向心灵_第2页
语文阅读教学从文本走向心灵_第3页
语文阅读教学从文本走向心灵_第4页
语文阅读教学从文本走向心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教学从文本走向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阅读教学从文本走向心灵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凭借—阅读文本,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是文化经验积淀的产物,体现着高度的浓缩性,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让文本能真正的走向和熏陶学生的心灵,我认为需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认识、理解、鉴赏和评论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下面我就高二选修《中国小说鉴赏》的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的选文《聊斋志异》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可开设预读课  “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程式化、形式化,而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就是让“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语文教学的一切设计都

2、是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的。”所以我们检验  《聊斋志异》选篇《香玉》是篇浅近的文言文,属于文言笔记体小说,不像这单元所节选的属白话章回体的另一部作品《西游记》,它对语言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对文言文知识了解的要求也比较全面。这就要求学生们在了解语言及课文内容上要先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读能力,又可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较顺利的开展,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而底下的学生“一头雾水”的现象。  那么怎样能使学生阅读的轻松而有所得呢?众所周知,作为高二的学生,课业负担极重,充分利用时间来预习的学生不多,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

3、进行“预读”呢?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加强阅读能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在课堂上就能从学生的角度和理解切入,从而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个平台。  开设预读课堂,并不是一味的让学生没有目的地“囫囵吞枣”一番,它要求我们必须为学生设定一个预习任务,并指点他们怎样完成这个任务?  就《聊斋志异-香玉》为例,我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预习目标及预设问题:  1.了解文章形成的前因、背景,的生平、阅历和所写文章的风格,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期的意识。  2.了解其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疏通文意。  3.能概括出文本的基本情节。  4.

4、划出能显示人物个性的语言及动作描写,并思考各自显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以上几个预设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对文本有较全面的把握,从文本出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阅读的锻炼,而且也促进了课堂的质效,更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岂不事半功倍、一举几得?  二、可开设点读课  点读课,指的是以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从阅读的一开始,教师就把对文章的阅读设立在一定的范围内,点出其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准确、快速地进入阅读,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学习重点,这也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而学生在这过程中也可点出自己“质疑”的问题即个性问题,能够促使教师更深入地解读文

5、本。在《聊斋志异-香玉》中,我就点出了几个共性的问题:  1.对文章中主要人物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好坏善恶。  2.对情节中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做个分析,如香玉与黄生、香玉与绛雪、黄生与绛雪,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变化。  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点出了自己的“质疑问题”如:  1.都说黄生是痴情种,可当香玉香消玉殒时,他怎么就想和绛雪在一起了呢?能把“痴情”用在黄生身上吗?  2.黄生由原来的想“消双美”到最后的“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黄生为何有如此大的转变呢?  由以上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同组合成了课堂的点读课,所以点读课,就是师生

6、共同围绕“问题”答疑解惑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使思想进行碰撞,又不断的有新的问题产生,能让师生更好地吃透文本,这样课堂也就减少了盲目性,增加了针对性,减少了随意性,增加了有效性。  三、可开设范读课  何谓“范读课”?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尽情地展现教师主讲的风采”,但它不等同与原来传统的“满堂灌输”,而是更强调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形式多样,可就一单元选其一篇进行,也可就一篇文章的某个段落进行范读,帮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指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对文本进行自我能力的探究和提高。  也就《聊斋志异――香玉》第二段为例,我讲讲的范读思路。  ⑴对学生提

7、出的本段中的字词句进行解疑答惑,讲解一些重点的文言字词。注意段落中有许多的文言虚词:“之”字及“以”字。如“何之”、“诘之”、“悦之”“从之”;“妾以年少书生”、“以情不以淫”可对“之”和“以”字进行系统的梳理。及实词“连袂”的“袂”“挑灯复踵前韵”中的“踵”讨论古今异义有无变化或怎样引申而来,并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又从文本阅读中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对课外的文言篇章的阅读能力及习题的练习得分率的提高。  (2)设身处地,质疑解难。站在学生的角度阅读文章,把在阅读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把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可设置多个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法,组织

8、学生自行思考或分组讨论,最后再进行师生共同探讨。不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