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3251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相关影响因素的相关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相关影响因素的相关综述【】目的:观察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术后进行放疗。观察分析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病理分期、病理分型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对放疗的影响。结果:71例患者2年总复发13例,复发率为18.31%;2年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7.04%,2年OS为92.95%。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及病理类型对患者2年OS无影响。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2年OS有影响。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病理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不是影响
2、患者2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2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灶切除后行放射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最佳的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影响因素R737.33B1674-6805(2014)31-0033-02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预后较佳。据统计,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5年总生存率可达为67%,因此越早诊断,越早治疗越好[1]。当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放化疗。对于放
3、疗而言,通过分析其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对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以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7~75岁,平均(55.868.32)岁。其中年龄60岁26例,60岁45例;未绝经19例,绝经52例;临床病理分期为Ⅰb期27例,Ⅱ期25例,Ⅲ期16例,Ⅳ期3例;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56例,非内膜样癌15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3例,无淋巴结转移5
4、8例。1.2方法71例患者中行广泛性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46例,全子宫切除术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19例,行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以及选择性淋巴结清扫4例,行肿瘤减灭术2例。所有患者术后行6MV-X线加速器盆腔照射,总剂量为4500~5000cGy/5周。此外有24例患者同期接受化疗治疗,方案有TP、TC等方案。1.3疗效评定标准复发: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原发肿瘤部位再次出现肿瘤及其相关症状;转移:经检查后发现首次肿瘤部位部位以外的肿瘤病灶;2年生存率(2年OS):治疗后2年内随访存活患者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1.4统计学处理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
5、SPSS19.0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多因素分析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后患者2年生存情况及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71例患者2年总复发13例,复发率为18.31%;2年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7.04%,2年OS为92.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及病理类型对患者2年OS无影响。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2年OS有影响。具体结果见表
6、1。2.2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后患者2年生存情况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病理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不是影响患者2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2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结果见表2。3讨论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肿瘤早期诊断患者较多,此时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预后情况一般较好。手术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疗对巩固疗效十分有意义。中老年绝经后妇女是好发子宫内膜癌的主要人群,占发病人群的3/4以上,具有其年龄越大,复发率越高,预后越差的特点[2-4]。本文分析的患者中,发病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高,为(55
7、.868.32)岁,绝经后52例,占73.24%。此外,年龄大于60岁的复发率为30.77%,而年龄60岁的复发率仅仅为11.11%,且绝经后的复发率明显高于绝经前。但患者的年龄和绝经与否与放疗后患者的2年OS不相关,不是其影响因素。表2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后患者2年生存情况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因素BSE].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2010:247-251.[2]PurdieDM,GreenAC.Epidemiologyofendometrialcancer[J].BestPractResClinObstetGynaecol,2001,15(3):341.[3]蒋鹏
8、程,施如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