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56657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中学历史课堂“创新思维”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历史课堂“创新思维”初探“历史”科目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那末,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得行家批评。创新,已成为时下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不少具有强烈求索和实践精神的教学工作者及时实现观念更新,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尊重科学,服从真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向课本质疑,向资料、老师说:“不”。这些,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全
2、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历史教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首先,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历史研宄是学者们的工作,教育研宄则是教委教育局的专职,而中学历史教师只是一个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应该说,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尽管如此,中学历史教师也应该知难而上,为提高中学
3、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这种倾向渐有加强的趋势,应该引起教育界同仁的注目和关注。其次,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化身,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的离奇,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而是要大量引导的工作。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份,也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以耐心认真的姿态予以回
4、应,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强调课堂外的重要作用,决不是说课堂内的作用不重要。实际上,课堂教学仍是创新思维精神培养的“主战场”,但是它不是唯一的“战场”,需要课堂外这一战场的有利配合补充。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精神的训练,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下二个原则:(1)选择性原则:可以说教材上,没有一个历史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至传说中的黄帝的性别问题,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珍珠港为何遭日本法西斯突然袭击,都有争论。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一问题上,在考虑到中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状况特点前提下,对于史学研究
5、上的学术分歧应该有所取舍,即选择性原则。选择时应注意以下二占.门、、•一是选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学术之争。目前的中学教育制度中,对中学生聚合式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高于对发散式思维和关注和培养,其结果是聚合式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阻碍或压抑发散式思维能力为代价的。如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是划至1919年五四运动,还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如冷战始于1919年十月革命、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还是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或者其它等等。这些学术之争有助于学生打破常规思维,不落窠臼,另辟蹊径。二是选史学研究时代差异悬殊的学术之争。如关于对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评价,80年代以前和80年代以后的评
6、价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80年代以前的评价一般认为,它是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的,它压制了人民民主权利,最终以失败告终。80年代以来的评价是:罗斯福新政是一个进步现象,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新政在一定程序上改善了劳动人民的处境,暂时缓和了阶级矛盾,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打下了雄厚的基础。这一类学术之争有助于学生分析评价历史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以及实事求是的标准。历史主义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标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三是选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坚持的原则。历史是一门政治性十分强的科学,中学历史教学不同于历史研宄的一个地方在于它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因而中学历史教学
7、应顾及一定的适用性。例如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国历史上,统一历史的时间比分裂历史的时间要长,那么像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间要比统一的时间要长的观点则不适宜用作为思维训练。又如关于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历史决议》早有定论,对于报刊杂志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观点,历史教师就不能随意地采取“拿来主义”。(2)监控性原则: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教师应起到十分重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