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54578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论文导读::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药学论文。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物化学和感染性原因的症候群。发病率极高,欧美地区报道占人群的10%~20%[1],其中14%~50%需要就诊,占消化门诊患者的25%~5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I
2、BS患病率约为15%[3]。多见于青少年,女多于男。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药物对治疗IBS有确切疗效。临床主要将其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以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rritableboe;IBS-D)最为常见[4]。极大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一些临床研究[5]和系统评价[6]表明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特色和优势,显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对IB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新的进展,现总结报告如下:1病因病机1.1IBS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患者症状迁延难愈,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
3、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西医对本病的病因研究药学论文,精神因素的影响仍占主导。目前已知胃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感染及其他因素均可以作为形成IBS的原因[7]。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排除器质性疾病、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的异常、肠道局部神经免疫功能紊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论文导读::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药学论文。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e,IBS)是
4、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物化学和感染性原因的症候群。发病率极高,欧美地区报道占人群的10%~20%[1],其中14%~50%需要就诊,占消化门诊患者的25%~5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IBS患病率约为15%[3]。多见于青少年,女多于男。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药物对治疗IBS有确切疗效。临床主要将其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以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
5、tirritableboe;IBS-D)最为常见[4]。极大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一些临床研究[5]和系统评价[6]表明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特色和优势,显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对IB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新的进展,现总结报告如下:1病因病机1.1IBS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患者症状迁延难愈,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西医对本病的病因研究药学论文,精神因素的影响仍占主导。目前已知胃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感染及其他因素均可以作为形成
6、IBS的原因[7]。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排除器质性疾病、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的异常、肠道局部神经免疫功能紊乱等参与其发病,大量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异常密切相关[8]。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反应形成,情绪改变使得某些受累脏器正常功能不能较快恢复,从而发生心身病症论文格式模板。谭慧珍等[9]认为5-羟色胺(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在IBS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5-HT转运体(SERT)蛋白。可将效应部位5-HT迅速摄取。有研究
7、发现SERT基因的多态性与IBS的易发性有关。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人体中能占5%存在于脑中,95%的5-HT分布于胃肠道,它在中枢内水平的改变,可导致失眠、焦虑等精神行为异常,在胃肠道可导致腹痛、腹泻等表现。国外有学者也认为,5-HT再摄取的降低并不限于只影响肠神经,这种过强、持久的外源性刺激也会导致外周、脊髓,以致更高级的中枢神经的超敏感性,反过来再引起肠道感觉敏感升高,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种神经系统的超敏性可能是产生IBS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10]。1.2IBS属中医学泄泻、腹痛便
8、秘、抑郁等范畴。《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证治要决》曰:气秘者,因气滞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结燥而不通。肠易激综合征与肝、脾、肾、胃与大肠等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为脾虚、肝郁、肾虚、或兼湿热蕴结。往往初期表现为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寒湿蕴久化热,湿热下注于大肠;脾虚易为肝木所侮克、肝旺乘脾,气机壅滞药学论文,失降失调;郁热伤阴,肠道失润则致肝郁肠涩;久病及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