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87715
大小:6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儒学与儒商新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学与儒商新论:B222文献标识:A:1009-4202(2011)07-000-02 摘要有知识,有道德,有贡献的商人谓之“儒商”。儒商作为儒学文化的独特实践,起始于先秦,发迹于子贡儒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儒商文化是全体华人共同的财富。儒商文化体现的是“仁义礼智”的儒家思想,遵循的是“经世致用”的不懈追求,施行的是“德利并举”的和谐之道。从古至今,优秀的儒商层出不穷,他们促成了义利合一的良性商业竞争模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儒商诚信利益竞争大学生 一、先哲的儒家商经 1.中华儒商鼻祖——子贡的商业头脑 说到儒商,
2、起源便在中国。而中华儒商的鼻祖,推本溯源,当是孔子高徒子贡。子贡(公元前520—前456年),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出生于商业世家,经常跟孔子周游列国,得以开拓视野,因此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2.富而有仁 《吕氏春秋》记述了子贡自己出巨资赎回鲁国奴隶的善举:那时候鲁国的穷困老百姓,有的被卖到别国当奴隶。鲁国法律规定,若有人均为奴的鲁国人赎回来,政府给报销赎金。子贡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个鲁国奴隶,便花钱把这人赎了出来,但却不去政府领赎金。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虽做买卖,却不忘儒家学
3、说,时时刻刻把为人的准则——“仁”作为自己的信条,以一颗仁爱的心对待世人。把金钱、财富当做“一种行善的工具”而去追求,是人生中一种美好、高尚的思想境界。子贡就做到了,他利用他富有金钱这样一个优势去拯救了一个人的命运,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儒商应该具有的“富而有仁”的优良品质。试想一下,如果当今社会多一些像子贡一样富有、行善有仁的富人,那么社会风气必然更加淳化。 3.诚信机变 当吴越大军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以御寒,使丝棉紧缺价格走高。擅长机变的子贡便抓住商机,从各国收购丝棉到吴国贩卖,供不应求的市场让他捞得“第一桶金”。后来为追忆先师,子
4、贡用木头雕刻出孔子像,前来祭拜的将相诸侯见状都想拥有一个作纪念,子贡又从中看到无限商机,招募工匠大批生产孔子雕像,又大赚了一把。子贡在商界的精准眼光的培养,全是由于了坚持儒家学说,他积极牢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坚持诚信交易。《论语》多处记载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信”一切就荡然无存,更遑论发财乎?是“言必信、行必果”使子贡立于不败之地,达到“义利双赢”的最高经商境界。 4.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的商务经 涩泽荣一先生被誉为“日本商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甚至被推崇为“日本现代文明的创始
5、人”。尽管日本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在日本资本主义萌芽的早期,日本的商业道德环境很糟糕。涩泽荣一投身商界之后,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他一边从事企业经营活动,一边研究儒家传统精华——《论语》,提出了著名的“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观念。涩泽荣一正是凭借着出色的应用儒学于商界的能力,亲手缔造了500多家日本一流企业,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东亚最伟大的儒商”。 5.士魂商才 日本,是一个一向以强者为师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日本人大多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特别是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培养出来一大批精通儒学的人才。 所谓“士魂”,按中国古代文言
6、文翻译,也即“士大夫的气节道德”。“士魂”所强调的,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君子般的道德修养。所谓“商才”,毋庸置疑,也即商界的佼佼者。涩泽荣一提出的这一理念,经过拆词分析,已经表露出了其中蕴藏的哲理:如果想要在商界上有所作为,光凭良好的道德是不够的,在经济上容易受到毁灭性打击,需要有经商的法门,也即需要有商才。但是,光有商才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士魂,也即需要有士大夫一般的高尚道德,否则就不能做到问心无愧,也不能走上遵循自然规律的大道。 6.义利合一 先贤孔子虽然一生“罕言利”,但是并不认为追求利益是一件见不得光的事情。相反,他说:“富与贵,是
7、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换言之,孔子觉得追逐钱财是人的本性。亚圣孟子认为“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他强调的是,只要用符合道义的手段去取得,追求利益也无可厚非。由此可见,先秦时代的孔孟二圣都觉得追求利益并非大坏事。然而到了宋代,大儒朱熹认为:“用计用数,假绕立得工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显然,朱熹非常鄙视金钱与功名。其实这是明显的对先哲孔孟的一种误解,把商业行为当成了一种君子不齿的行为。 长久以来,“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思想占据着人们的大脑,许多人严眼中的商人就是一副悭吝人的模样,阴险狡诈、贪得无厌、为求利益不择手
8、段。这是误读孔孟之道的一个严重后果。 社会在财富和道德的结合上,向来不是很完善。所以才有大字不识的富财主和满腹经纶的穷书生。但是,富与利并非水火不相容。重利未必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