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儒学》

《易学与儒学》

ID:38025329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易学与儒学》_第1页
《易学与儒学》_第2页
《易学与儒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易学与儒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易学与儒学》任俊华著著者简介:任俊华,1966年生,湖南瑶族千家峒人。现任《湖湘论坛》杂志编辑部副总编、副编审,国际青年易学会理事,湖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湖南慈利沣水流域古史研究小组特邀研究员等。著有《中国古代史与周易》、《韩非子注释》、《周敦颐新论》、《易学与儒学》,在《周易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湖南省第二届社科成果奖、台湾中国六经学术基金会第三届儒学奖、湖南省十佳理论编辑、湖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是湖南省长沙市首届十大藏书家之一。《易学与儒学》提要:自两千五百多年前孔

2、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易学与儒学密不可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了解易学与儒学相结合的历史,也就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本书对历史上著名的儒学人物和儒学经典文献中的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从中可以看出易学为儒学的发展作出的理论贡献,以及易学依靠儒学得以不断弘扬的历史轨迹。那些古今儒林高人,诸如孔子、荀子、孟子、董仲舒、焦延寿、扬雄、范仲淹、周敦颐、朱熹、王夫之、曾国藩、熊十力等,他们的智慧人生、治国方略与理论风采,书中都有通俗而深刻的介绍,通过这些介绍不难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录:作者自序第一章易学与儒学的关系概述一

3、、儒学是借易学立论的学派二、易学是靠儒学弘扬的学科第二章借《易传》发挥的儒家思想一、立意高远的《彖传》二、别成一义的《象传》三、依文言理的《文言传》四、博大精深的《系辞传》(一)《系辞》反映的儒家天道观(二)《系辞》反映的儒家人道观(三)《系辞》反映的儒家历史观(四)《系辞》反映的儒家方法论(五)《系辞》中义理与象数的关系五、阐述天道、地道与人道的《说卦传》六、借序卦以序人伦的《序卦传》七、坚持对立统一的《杂卦传》八、仁与易——《易传》儒家思想的深层透视(一)仁是易的派生物(二)仁对易的范畴的拓广第三章孔子的学《易》之道一、“韦编

4、三绝”——勤奋学《易》典范二、孔子自算——贲非正色之卦三、孔子谈易——如何看待易占四、损益之道——孔子易学之重第四章《论语》体现的易学思想一、《论语》表现的天道观二、《论语》反映的中和思想三、《论语》中的刚柔之说第五章孟子对《周易》思想的发挥一、对继善成性思想的发挥二、对乾道刚健思想的发挥三、对德位思想的发挥第六章贯穿了易学思想的儒家经典《大学》与《中庸》一、关于《大学》二、关于《中庸》第七章《礼运》大同、小康思想与《周易》的渊源关系一、大同思想二、小康思想三、大同思想与《周易》的渊源关系(一)历史渊源(二)思想渊源(三)社会基础

5、3第八章荀子思想与《周易》的异同一、天道思想二、人性思想(一)性伪之辨(二)善恶之辨三、中和思想第九章汉代易学的政治化倾向一、董仲舒“天人合一”与易学二、焦延寿、京房的灾变之说和《焦氏易林》(一)焦、京其人及灾变之说(二)关于《焦氏易林》三、扬雄和他的《太玄经》(一)扬雄其人(二)《太玄经》其书第十章理学与易学一、范仲淹——理学的先驱(一)儒学复兴运动的倡导者(二)儒家易学思想的继承者二、周敦颐引易立论——理学的开创(一)瑶家儒者(二)濂溪易学主题解三、《周易程传》——理学的奠基之作(一)暮年问世的易学雄文(二)对立统一的易学要义

6、四、朱熹易学三书——理学易学的集大成(一)《太极图说通书解》(二)《易学启蒙》(三)《周易本义》(四)七百年不动摇的官学第十一章王夫之的以史解《易》一、引古圣先王事迹(一)“见龙在田”(二)“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三)“无妄,往吉”(四)“不可涉大川”(五)“观其自养”(六)“遁之时义大矣哉”(七)“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八)“困于酒食”(九)“其志不相得”(十)“君子豹变”二、引历代兴亡教训(一)关于《随》(二)“干母之蛊不可贞”(三)“消不久也”(四)“以宫人宠,终无尤也”(五)“黄离元吉”(六)“日昃之离”(七)“突如其来如

7、,焚如,死如,弃如”(八)“六五之吉,离王公也”(九)“见险而能止”(十)关于《夬》三、引大臣吉凶进退(一)关于《讼》(二)“归而逋”(三)“或锡之鞶带”(四)“大无功也”(五)“君子以险德辟难”(六)“随时”(七)“随有获”3(八)“剥之无咎”(九)“君子维有解”第十二章曾国藩:儒家易学的践履者一、“最后一个理学家”二、曾国藩论《易》(一)论《晋》卦初六爻(二)论《家人》卦(三)论《睽》卦(四)论《旅》卦九三爻(五)论《中孚》卦(六)论“寂然不动”(七)论“研几”第十三章熊十力的新易学一、归本《大易》的现代新儒学大师(一)体用不

8、二的宇宙观(二)内圣外王的人生观(三)乾坤成变的辩证法二、乾坤易学面面观(一)“伪周易”(二)孔子易后记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