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外译中的译者审美移情差异——以《孝经》英译本为例

典籍外译中的译者审美移情差异——以《孝经》英译本为例

ID:22030567

大小:6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6

典籍外译中的译者审美移情差异——以《孝经》英译本为例_第1页
典籍外译中的译者审美移情差异——以《孝经》英译本为例_第2页
典籍外译中的译者审美移情差异——以《孝经》英译本为例_第3页
典籍外译中的译者审美移情差异——以《孝经》英译本为例_第4页
典籍外译中的译者审美移情差异——以《孝经》英译本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典籍外译中的译者审美移情差异——以《孝经》英译本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典籍外译中的译者审美移情差异__以《孝经》英译本为例洪燕摘要翻译是译者将其审美情感投射于源文本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语际转换活动,是审美移情的再现。本文以对理雅各、穎理斯及罗思文和安乐哲的三个《孝经》英译本的比较为着手点,探讨译者在典籍外译中的审美移情差异,发现由于译者的个体、语言差异,《孝经》各译木在词汇选择、句子处理上有所不同。木文认为译者的审美移情差异会从词汇、语义及句法上对其破译、再现源文本产生影响。关键词:审美移情差异;《孝经》英译本;词汇;语义;句法引言在进行文学典籍翻译这一认识与再创造的审美活动屮,译者须感知、把握、顺应原

2、主体的审美认知,实现主客体情感的形式表现力。译者情感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一一从原文的选择、翻译动机的产生到再现原文意象概念,统帅着译者的知觉力、想象力、情感力。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译者审美心理机制进行了探索研宂,如张柏然、刘宓庆、毛荣贵、方梦之等,他们在自己的研宂中提出了许多突破性论点。刘宓庆的《翻译美学导论》对译学美学渊源、审美主客体、审美意识的一般规律及动势进行了探析,提出翻译审美再现原则和标准,为解决审美移情障碍提供了可行方略;毛荣贵的《翻译美学》以美感为研究入口,对英汉语言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语言模糊的移情成因及体现,并在多视

3、角理论观照下提出语音模糊美感挽留策略;方梦之在《翻译新论与实践》中,从心理学、思维科学、社会符号学等多个角度,论述了译者心理活动及认知模式、翻译思维种类及方式、译者情感需要。这些成果集中研究审美移情的历史渊源以及多个宏观角度下审美移情的形成及一般特性,其中的对比角度为以后研究学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然而,这些成果在关注审美移情理论研宂的同时却忽略了审美移情差异对译者翻译实践的客观影响。审美移情不是译者对原文消极被动的“复述”,而是译者积极主动的选择、组织和阐释其自身审美知觉,形式化原文的生命属性和审美属性。审美移情会影译者选词造

4、句。《孝经》是中国封建社会道德和文化的主导,是中国经典典籍的代表作之一。木文通过对理雅各1879年出版的《中国经典》(TheSacredBookofChina)第七卷中的HsiaoChing,罗思文和安乐哲在2009年出版的ClassicofFamilyReverence(Xiaojing)以及翟理斯1923年的ClassicofFilialPiety三个《孝经》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审美移情差异下各学者在翻译中国经典著作中风格和特点的不同中探析译者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及形式化体现。一.译者审美移情差异论“移情”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

5、dwardTitchnner于1909年提出的心理学命题,其基本观点是:主体将自身精神情感移植到客体对象屮,“凝神观照”,实现“天人合一”、物我逍遥。心理移情论亦适应于翻译实践。翻译实践是翻译主体完成对原文审美信息的解读并将其“破译”成译文,实现对原文审美信息的再现。翻译主体的“凝神观照”为其实现对翻译客体(即原文)的审美移情提供动势,从而实现主体对客体时空、情感和形式的转化,完成语际转换。而在翻译实践过程屮,翻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翻译客体的客观制约性决定了译者审美移情必然存在差异,其具体体现为个体差异和语言差异。1.个体差异译者翻译

6、是一种体验别人的体验的过程,是对文学创作的艺术再创造。翻译审美移情过程是翻译主体之于翻译客体的直觉感知、联想、思维等一系列情感因素分析综合、理解概括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蕴含着译者的理性认识、情感体验和审美判断。不冋审美主体之间的文化教养、思想认识、语言水平千差万别,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审美主体对同一客体对象有不同的审美判断,恰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吾诗中之意,惟人所寓。吾所寓意,为己设:他人异解,并行不悖。”(钱钟书《也是集》第121页)此外,审美移情植根于翻译主体的民族文化并受其影响。翻译审美移情是译入语文化之于原语文化的感应与融合

7、,是译入语对原语中的“文化符号”的破译及再现。不冋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翻译主体在翻译相同的翻译客体时,会出现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难以避免地带上其木民族文化烙印。2.语言差异翻译实践要求翻译主题具有语言水平,即通晓本国语言文字和被翻译的语言文字。翻译审美移情的语言差异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原语言太难,译者木身语言功底深厚不一,因而导致同一翻译客体的各译本或明白晓畅,或晦涩难懂。第二种意思是不同译者文学修养不同,因而对原文中作荠有意设置的障碍的理解各异,从而导致各译本间的语言表达差异。再者,翻译是一种时空跨度很大的语际转换活动。历史的演变和社

8、会文化的发展可以是原语成为很难为当代人透彻和准确理解的“化石”。(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第226页)不同时代的翻译主体对翻译客体的词汇理解、语意解读、修辞处理各有千秋、不尽相同,甚至各自的审美价值观亦有所不同。一.《孝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