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觀行頓漸論

唯識觀行頓漸論

ID:21971463

大小:130.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26

唯識觀行頓漸論_第1页
唯識觀行頓漸論_第2页
唯識觀行頓漸論_第3页
唯識觀行頓漸論_第4页
唯識觀行頓漸論_第5页
资源描述:

《唯識觀行頓漸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唯識觀行頓漸論/釋宗麟2001年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唯識觀行頓漸論釋宗麟圓光佛學院教師193唯識觀行頓漸論/釋宗麟193唯識觀行頓漸論/釋宗麟提要在各類頓漸之辨的議題中,本文以唯識觀行為探究標的,論證1.三門、2.四行、3.五法、4.五重、5.六事五個觀行,法法之間是漸觀完成?或頓觀直辦?提供諸方做機理相契的檢擇,和法門修行的依路與入門的參考。目次壹、前言貳、解釋名義一、唯識二、觀行參、頓漸論證一、三門二、四行三、五法四、五重五、六事肆、結語193唯識觀行頓漸論/釋宗麟關鍵詞:1.唯識 2.觀行 3.頓漸 4.三門 5.四行 6.五法 7.五重 8.六事壹、前言

2、古來諸祖大德對頓漸之辨,或判世尊一代時教、或辨機教相應品類、或評悟性淺深等級、或論法門觀行軌則等,各有所依,各具特色。其中觀行的頓漸論證,向來被廣泛關懷,原因在於修行的下手處與進路階梯是行者的入門法要。本文以漢譯唯識典籍為主,選取1.三門、2.四行、3.五法、4.五重、5.六事五個觀行法門為探究標的,論證其頓漸軌跡,法與法之間的關係,或需連環勾鎖,依序而進?或可獨立運轉,一法成辦?試著尋找法門修行的依路與入門,提供諸方披尋抉擇,圓滿機理相契的素願。貳、解釋名義論述本文前,先界說「唯識」與「觀行」,為頓漸之辨作思想定位。一、唯識「唯」梵語Matrata,義譯成「唯

3、」;「識」梵語Vijbapti,義譯為「識」。《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唯有三義……唯謂簡持,有心、空境是唯義也,簡去境、持取心,故說簡持是唯義也。亦決定義及顯勝義。了謂了別,詮辨作用是識義也;了別於境是識用故。T.43/1831-上本P.609a-2f.《大正新修大藏經》第43冊,第1831經,卷上本,第609頁,上欄,倒數第2行,往後續讀,修訂版,新文豐影印,台北,民國76年1月,簡寫為T.43/1831-上本P.609a-2f.以下例同193唯識觀行頓漸論/釋宗麟《唯識二十論述記》:唯者獨,但簡別之義。識者了別詮辨之義。唯有內心,無心外境,立唯識名。T.43/

4、1834-上P.979a2f.唐朝窺基大師在《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唯識二十論述記》對唯識下定義,說明「識」能了別,有詮釋辨別的作用,所以能了別境界。將「唯」約攝成三義:1.簡持義:簡除境界的實在,持取心識的存有。2.決定義:由前義推演,因為存有心、空去境,所以決定只有心識的存在。3.顯勝義:因為只有心識的存在,一切萬法不離心識,以心識為主,所以心識為優勝。扼要地說:「唯識」就是「只有心識(內識)活動的存在,沒有心識以外的境界。」例:同一江河,餓鬼、魚、天、人分別認為是膿血、舍宅、清水、寶地;同一女性,道人、好淫者、餓狗各自看成腐屍、美女、飲食《攝大乘論釋‧所知

5、相分》T.31/1598-4P.402c15f.。所以,經論中多用「夢」來譬喻一切眾生心識自變自緣的道理《攝大乘論‧所知相分》T.31/1594-中P.138a-10f.《唯識二十論》T.31/1590P.74c-13f.。由此得知:心,是一切認知的主導;境,無絕對真實可得。二、觀行梵語Vipawyana,音譯為「毘舍那」、「毘婆舍那」,義譯成「觀」。漢譯三藏中或偏取一譯、或兼採二譯,《瑜伽師地論》即兼採二譯的例證,引證如下:《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聞所成地》:云何觀?謂或三事觀、或四行觀、或六事差別所緣觀。三事觀……六事差別所緣觀者:一義所緣觀、二事……三相…

6、…四品……五時……193唯識觀行頓漸論/釋宗麟六道理所緣觀。T.30/1579-13P.347a1f.《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聲聞地》:云何四種毘舍那?……由三門、六事、差別所緣,當知復有多種差別。云何三門毘舍那?……云何六事差別所緣毘舍那?謂尋思時,尋思六事:一義、二事、三相、四品、五時、六理。T.30/1579-30P.451b13f.對照兩段論文,〈聞所成地〉的三事觀、四行觀、六事差別所緣觀,在〈聲聞地〉譯為三門毘舍那、四種毘舍那、六事差別所緣毘舍那,明確地顯示內容相同卻翻譯有別。因此,本文兼取二譯為論證依據。而〈聲聞地〉又清楚地記載毘舍那(觀

7、)還有多種差別,使得毘舍那的種類更多元化、更富彈性、更具機根機教教理相宜的好處。再者,觀的特質、層次、所緣、果智為何?再引證說明如下:《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菩提分品》:若於諸法勝義理趣如實真智,及於無量安立理趣世俗妙智,當知名觀。T.30/1579-45P.539c-5f.《瑜伽師地論‧攝事分‧契經事緣起食諦界擇攝》:云何名觀?云何生起觀品善法?謂於內外諸大種色及所餘蘊,正決擇慧,說名為觀。T.30/1579-95P.841c-12f.《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聲聞地》:於彼所知事境如實覺了,故於爾時是修觀時。T.30/1579-31P.456b3f.193唯識觀

8、行頓漸論/釋宗麟《攝大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