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51036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4.2滔滔黄河.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4.2《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时是与下章区域地理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黄河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地思想。黄河的水患,断流缺水问题又是关系着中华民族发展“热点问题”。而对黄河的治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价值。2、教学内容“滔滔黄河”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的水能开发五部分。3、教学目标知识
2、目标:1运用地图识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2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点3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分析黄河的利与弊。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录像、地理图表于
3、一身,变抽象为形象。本节的教学程序沿着“认识黄河——绘制黄河——分析黄河——总结黄河”这条设计思路,由此对黄河的认识由浅入深。本节课教学采用问题探究法,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从年龄特征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多多鼓励,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学习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问题探究法、分
4、组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过程】一、识黄河黄河的概况:录像:播放有关黄河滔滔气势的录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导入新课。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一曲壮美的《黄河颂》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黄河、认识黄河、了解黄河首先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描写黄河的诗句。学生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找出下列内容:①发源地、入海、干流流经的省区。②上、中、下游界线及所在的省区。③主要支流。1、课件展示:全国主要河流比较表提出问题:黄河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让学生分组讨论)2、动画演示: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海洋
5、、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并一一总结出来。、画黄河(画黄河水系图)(要求画出黄河干流、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分界点、两大支流,重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探究一: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特征,课件展示老师找到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的照片,以及壶口瀑布景观照片。二颂黄河黄河的贡献提出问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为什么?(它对人们有利的一面):从下面两个方面分析:①展示:“黄河干流剖面图”,学生读图分析,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一段?为什么?②联系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沿岸平原,了
6、解黄河在半干旱、干旱地区的灌溉功能,知道黄河在农业中发挥的作用。①塑造了肥沃平源;②提供了灌溉水源;③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教师再次设置情景播放《黄河的水利工程》,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电站要建立在这些地方?三.忧黄河黄河的危害探究二: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分析“地上河”成因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难点,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层层深入地分析录像:“痛苦的回忆”总结黄河中游多泥沙时提出问题: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造成水灾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人们有害的一面)录像:黄河上游河流湍急,落差大;中游黄
7、土高原由于植被遭到破坏,黄河冲走了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①上中游的水土流失;②下游“地上河”;③断流。:①能运用课本上“地上河”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下游河床有何特点?②泥沙是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泥沙是从何而来的?再次播放VCD《黄土高源水土流失》,从自然景观入手,符合人们认识自然的规律,使这部分内容生动具体,无形中降低了教学难度。根据景观内容进行整理;从地形、气候、植被、支流去分析黄河成为含沙量最大的河。③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流到下游华北中原后,河床变宽、水流平缓,大量泥沙积于河床,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
8、上河”。全靠筑堤约束河水,一遇暴雨随时随处都有决口危险。四.治黄河黄河的治理探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