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杂谈 (2)

数学问题杂谈 (2)

ID:21669726

大小:550.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20

数学问题杂谈 (2)_第1页
数学问题杂谈 (2)_第2页
数学问题杂谈 (2)_第3页
数学问题杂谈 (2)_第4页
数学问题杂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问题杂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劲松背景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2005年,江苏;2006年,福建、浙江、安徽、辽宁、天津;2007年,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北京教材选用情况:多样化实验基本情况:机遇、挑战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1.每个模块,4课时/周,非常紧张;2.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模块化的知识内容?3.立体几何的结构体系、处理方式、呈现形式有很大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4.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5.如何做好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之间的联系?6.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7.怎样正确看待教学辅助

2、图书的价值?8.关于习题的配置;9.如何通过这次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0.教材中的一些具体问题:(1)函数与映射(2)离散与连续(3)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课时紧,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客观地讲,(一)《标准》规定的内容有点多了,教材厚了一些。(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标准》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或把后面要学到的内容提前。凸显教师对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安排等整体把握有待加强。(1)对函数概念的认识纵向、横向(2)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导数,三次多项式函数(3)关于复合函数函数概念本身(4)立体几何初步中对推理论证的要求判定定理性质定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5)关于

3、一元二次不等式(6)关于二分法与算法(7)分类加法计算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与古典概型主观上看,教学要求普遍偏高。(一)对知识内容的要求,本身有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层次。1.关于反函数2.关于幂函数3.关于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怎样正确认识关于的有关问题?(2)怎样正确看待“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中的六个例题?4.关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二)实现高考的目标需要循序渐进知识的安排是螺旋上升的,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一步到“位”“第一责任人”一个具体案例二、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 模块化的知识内容?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1→2→3→4→5●1→

4、4→5→2→3●1→4→5→3→2●1→2→3→4→5关于直线的“斜率”的处理方式●1→4→5→2→3“算法”内容的安排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与直线的方程●1→4→5→3→2三、立体几何的结构体系、知识内容、处理方式、呈现形式有很大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乍一看,有点“散”几何直观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整体到局部,具体到抽象“整体—局部—整体”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与体积的本质是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棱柱、正棱柱、正棱锥2.关于三视图与几何直观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5、淡化棱锥的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视图的“摆放”位置3.关于“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选修2-1》4.关于推理论证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5.关于球平面截球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6.关于距离与夹角平行与垂直四、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一)因式分解回避型式子的因式分解(二)二次函数初中学习的发展(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四)投影与视图五、如何做好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一)与物理学科的联系变速运动的路程、自由落体运动与函数模型;的衰减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简谐振动与三角函数;力、速度的合成和分解与向量的加法、减法;功与向量的数量积。(二)与化

6、学学科的联系PH值与对数函数;C60的分子结构与空间几何体。(三)与生物学科的联系遗传与统计、概率;种群的增长与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四)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联系算法:二进制、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教师了解相关学科的有关内容和表述方式六、本次高中数学课改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恰 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多媒化、智能化、网络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及内涵主要问题(一)科学计算器进考场的问题;(二)信息技术设备无法保障;(三)《标准》和教

7、材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过高,很难达到。能够从容驾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和学习的学生都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很强的数学整体观,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数学内容。1.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多元联系表示”“实践与创新”一个案例Knowingwhatyousee,seeingwhatyouknow2.沟通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认识数学本质,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一个具体案例3.促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计算器进考场只是时间问题,理念和思想上已不是问题。现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