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

ID:21612372

大小:43.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3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1页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2页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3页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4页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以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双重作用为出发点,在理论证明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可能存在阈值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动态非线性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U形关系,存在阈值效应,阈值点出现在2013年左右;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依赖于银行资本情况、经营效率与资产规模;银行风险承担与内、外部影子银行规模之间均呈U形关系,但分别位于U形曲线的前半段与后半段,即目前内部影子银行发展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而外部影子银行发展则倾向于提高银行风险承担。下载论文网/3/  关键词:影子银

2、行;银行风险承担;阈值效应;动态面板模型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8)03-0021-08  DOI://  一、引言  影子银行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其作为和传统金融机构相平行的体系,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增加、房地产市场资金紧缩等,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增长,影子银行体系也从中小企业间的地下借贷逐渐演?为盘根错节的复杂网络。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的报告,2014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占全球总规模的比重为4%,位列世界第三①。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测算结果,截至2015年底我国影

3、子银行规模总量超过53万亿元,占GDP的79%②。据瑞银测算,2016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60―70万亿元,占整体信贷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10%提高到33%③。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持续膨胀。从商业银行看,银行出于资本充足率、贷款额度等的限制和提高自身利润的需求,有动机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以实现监管套利;从宏观经济看,利率市场化背景和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助推了我国影子银行的扩张。因此,中国式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是由商业银行推动形成的,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日常经营和风险承担状况将产生显著影响:首先,影子银行的发展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银行的收入多样性,形成风险共担

4、机制,从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其次,当银行内部的影子银行业务占比逐渐增加时,二者在资金方面的联系日益增强,极易引起风险传染问题。  因此,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研究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阈值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二者关系的异质性特征,有助于明确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路径与不同时期的作用方向,为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部门制定有关影子银行的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基于监管程度、功能标准、业务类型、政府支持程度等视角给出了影子银行的定义。部分学者指出,影子银行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可以从事期限、信用及流动性转换职能,具有高杠杆、低透明度、借短贷长等特点的金

5、融中介机构(Krugman,2008;Pozsar,2010;Ricks,2012)。Schwarcz(2012)则认为影子银行的概念既包含影子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包含提供该产品和服务的金融市场。在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内涵方面,国内学者指出,我国影子银行不具有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特征,并从与政府的关系及政府支持程度、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等角度对影子银行业务加以分类(徐军辉,2013;李向前等,2013;阎庆民等,2014;孙国峰等,2015)。  在规模测算方面,国内学者主要通过三种思路测算影子银行规模:第一,按照业务或信用中介类型,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民间借贷分类加总(刘超

6、等,2014;解凤敏等,2014;丁宁,2015;方先明等,2017);第二,按照与银行的关系,分成银行体系外部的影子银行、体系内部的影子银行两部分进行测度(沈悦等,2013;蓝虹等,2014;李丛文,2015;李向前等,2016);第三,以社会未观测信贷规模为影子银行规模的代理指标(毛泽盛等,2012;封思贤等,2014)。  有关影子银行风险问题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风险传导途径以及引发危机的过程等。多数国外学者认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增强了银行与资本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从而提高了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Adrian,2010;Singh,2010;Pozsar等,2010)。也有学

7、者认为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监管不足等潜在风险特征及由此产生的高运营风险,是次贷危机的重要诱因(Baily,2008;Hsu等,2010)。PellegriniCB(2017)采用CoVaR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影子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市场基金提高了金融系统的风险。此外,Epstein(2005)指出,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具有流动性创造功能,可以丰富银行的收入来源,有助于降低银行和金融体系的风险水平。Gen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