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17166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乡村落地人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乡村落地人才摘要: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黑龙江省实施的“村村大学生计划”是一项利民利农的教育工程,也是快速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人才工程,旨在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落地人才。本文对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村村大学生”培养中优化人培养模式问题进行交流,为高职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落地人才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
2、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我省首先启动了“村村大学生”计划。2003年12月2日,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黑教联「2004」3号文件《关于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的意见》,决定从2004年到2008年,共培养近10000村村大学生(每村至少1名),毕业后回到所在乡村为民服务。近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教委的具体部署下,经过各培养院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村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村村大学生”培养牵头学校之一,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村村大学
3、生”培养期间,共招收四个专业350名来自省内各乡村的学生,按照为农村培养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带动群众致富的“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落地人才,也就是要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通市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采取了诸多有力措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和强化。本文就我院“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问题进行阐述。 一、工学
4、结合“15+5”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背景 针对村村大学生的学制较短,生源基础总体偏低,文化水平良莠不齐,年龄相差较大,部分学生已成家立业等现实问题,我院知难而进,认真研究和探索,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村村大学生”培养能否立足龙江、面向乡村、服务“三农”,为农村畜牧生产一线培养适用、实用的落地人才,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1.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面向“三农”,培养落地人才 黑龙江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已经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2003年,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在全省
5、范围内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主辅换位”,2010年以后,畜牧业产值要达到农业经济70%以上。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人才支撑至关重要。据统计,全省1100个乡镇现有畜牧科技人员4384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仅占%,平均每个乡镇不足人。由此可见,我省乡镇畜牧行业生产第一线极其缺乏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确定“村村大学生”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立足本土,结合当前农村基层养殖业的现状,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使学生掌握常规技术外,熟悉规模化、现代化、工厂化、自动化畜牧业的生产技术。 2.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关键技术环节 畜
6、牧兽医专业面向比较宽泛,涉及行业的养、繁、防、治、管、加、销等技术环节,涵概了畜牧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及服务体系,在有限的二年时间内,学生不可能每个技术都能做到精通,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好特殊与一般、基础与应用、宽泛与突显的关系,增加针对性,淡化或删除繁琐、无应用意义的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根据学生的意愿,提供若干个专业方向,在实践中加以强化。 3.体验基层生产环境,强化服务意识 村村大学生毕业后均回乡工作,在校期间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达到统一和共识。通过加开必要的与农村工作
7、相关的课程外,每学期安排5周的专业生产实践,使学生熟悉养殖一线工作场景,从事专门专业工作,练达专业技能。假期内安排2周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任务中了解农村畜牧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及改进措施,对其学习、工作大有益处。 二、工学结合“155”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村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行业现状和发展态势,从“村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和借鉴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工学结合的“15+5”人才培养模式。 “15+5”意为每学期20周的教学进程中,15周为校内教学,其中包含必要的
8、理论、课堂实习、教学实习。每学期安排5周的专业生产实践,学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专门的实践活动或顶岗实习。 在校学习期间,在教学方案的指导下,按着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练达必备的专业技能,融“教、学、做”为一体,专业能力螺旋式递进,从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应用能力逐渐上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