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ID:21447893

大小:56.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_第1页
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_第2页
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_第3页
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_第4页
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摘要】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分期的存在,使得会计确认计量和核算中会出现大量的估计和确认标准,会计政策的选择成为必然,而企业的管理者在众多的会计政策选择中,会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会计准则的约束下选择对自身利益最有利的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使企业盈利迗到预定水平,以达到上市或者筹资的目的,影响外部投资者的评价以及投资决策。【关键字】盈余管理上市绩效稅收内部的动机和外部因素的推动决定盈余管理的类型和方法一、内部动机(一)管理者报酬绩效考核动机现代企业以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立为特征,而基于委托代理关系所带来的利益冲突以

2、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则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在追求各自利益时产生分歧,委托人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增值和股东权益最大化,而代理人则追求自身利益是否得到补偿。由于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很难监控,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薪酬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挂钩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绩效考核与利润相联系,甚至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计划,都会使管理层过度追求短期利润的增长,而忽略企业长期发展。一旦公司的利润指标下降或者是达不到预期的标准,管理层的薪酬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得自身利益不能得到完全的补偿。由此看来,盈余管理似乎成了管理层粉饰自身业绩最好的途径。例如,如果有迹象表明,当前的利润不足而未来充足时,管理层就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将

3、属于未来的盈利转移到现在,下一期再通过销售退回等手段将收入抵消;如果现在利润充足而未来盈利状况不乐观,管理层就会延后确认收入,将本该计入本期的收入放到下期,本该下期确认的费用本期计提(利用“资产减值损失”洗大澡),当然还可以通过存货发出的计价方式,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研发费用资本化等途径人为地调整当期利润,完成绩效考核。由此看来,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利润操纵,使得管理层任期内的经营指标都在预期范围内,由此将企业扭曲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反映在报表中。而由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对企业实际经营掌握的信息远不及管理层多,因此对于管理层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4、而外部投资者更不可能得到全部关于企业经营的信息,只能依据反映在报表上的数据进行投资决策。总结来说,就是迫于绩效考核的压力,管理层为粉饰业绩只能进行盈余管理,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一定被委托人以及外部投资者,外部独立审计单位发现,因此,盈余管理成为常态。(二)政治动机在企业的经营中,不难发现很多地方国企会出现“高收入低利润”的情况,收入的增加并没有成为利润增加的主动力,不难想象在期间可能很多经济利益是通过费用的形式流向地方政府。在政治博弈中,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向无非就是做多利润和做少利润。许多上市公司害怕树大招风,利润的快速增长后意味着要接受公众更多的质疑以及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

5、会主动做少利润,通过调节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期间以及各种其他会计政策的选择,达到缩减盈利的目的,来规避各方对其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强的大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微妙,更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而国企的高层与政府部门职位存在交叉,也会产生自身利益问题,因此会做大利润以迗成某种政治诉求。(三)税收动机我国税法规定每个税种都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就难免企业会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情况,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为了达到避税的目的,企业也会通过少计收入以及延后确认收入来迗到降低稅负和转移利润的目的。这种动机从企业设置专门的税务筹划部门就可以得知。(四)盈余管理的低成本和高

6、收益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政策的改变,比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减值准备方式以及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相较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低而且收益高,这也使得盈余管理容易上瘾,形成惯性。当企业盈利达不到要求时,就会紧紧抓住盈余管理这课救命稻草。二,外部因素(一)上市并维持上市资格动机首次发行股票上市的企业,为了使得股票获得较高的发行价格,筹得更多资本,通常会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以增加利润,或者进行乐观的盈利预测来吸引投资者。同时进行盈余管理美化利润等指标,可以向市场传递绩优信息,达到美化公众形象的目的。另外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司经营连续两年亏损就会被‘ST’,特别处理,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就

7、会做出退市预警。而上市额度是有限的,因此上市公司会紧紧抓住这项珍贵的资源不放手。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评价则是基于财务报告,为了维持上市资格,上市公司只能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监管要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上市公司年报上很容易出现“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现象。(二)获取信贷资金融资是企业经营的三大活动之一,及时高效低成本地筹得外部资金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外部债权人和银行等机构而言,最关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一方面体现在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速动比率上,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