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陈秀坤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陈秀坤

ID:21436300

大小:57.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陈秀坤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陈秀坤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陈秀坤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陈秀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陈秀坤广丙陆川县滩面乡新旺小学陈秀坤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原则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木部分。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但它却是整节课堂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

2、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一、创设合理的情境。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香港回归祖国的歌咏比赛镜头,每当一个队员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

3、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呵?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木领,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二、开门见山。所谓“开门见山法”是指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在上新课前,不加以其他环节,由教师直接引出新授课内容。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A、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木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B、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开门见山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例如,我们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

4、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师:大胆地设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与什么共同之处?师:所以老师想进行一种尝试,直接让你们完成《课堂作业》第29页,有这个信心吗?开门见山法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中,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开门见山的方法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较多,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适用范围窄,由于省去了导入新课这一阶段的

5、很多吋间,因此课堂结构就会显得疏散。2、制造悬念导入。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制造悬念,引发思考。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冇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0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吋,老师先写出一个数“123”,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

6、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冋学报1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人家似乎都想来考考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1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吋,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追根求源的的愿望。3、巧设问题导入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提出各种启发式问题,对于吸引学生注

7、意力,提高新课导人效果是很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在导人新知吋应注意巧妙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在"问一答"的过程中自然进入学:>」状态中,从而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例如,学生容易混淆“面积”与“体积”这两个概念,尤其对“体积”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体积”的概念:首先拿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水,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样高的,然后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放一块石头,问:“你看见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8、?”这吋,学生发现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教师追问:“这是不是说明这个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学生马上否定。“那是为什么呢?”学生抢答:“老师,您放的石头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已经进入状态。教师又拿出一块更大的石头放进另一个杯子中,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第二个杯子的水平面超过了第一个杯子。教师再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非常肯定地冋答:“第二块石头比第一块大,它占的地方就大一些。”经过这样的导入后,教师再揭示“物体所占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