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31882
大小:5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在初中数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在初中数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山东省淄傅市淄川中学255100摘要: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木文从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牛.在己有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的
2、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学牛.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乂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牛.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重要的一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得更加的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课的起始阶段,我们就要想办法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能有效地幵启学生思维,激发联想,激励探宄,使学牛.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从三个方向看物体”时,先出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幅图片:刘翔跨栏、三峡大坝、祌舟飞船等等。由此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可能不一样。接
4、着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出示庐山的图片,并配上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0,只缘身在此山中。随着学习情境的不断展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二、从生活实践出发,以学生为本,创设教学情境数学课堂要从生活中来,冋生活中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tl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
5、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宄欲望和创造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冇问题就没冇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泣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的
6、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0的。例如在“确定与不确定”这一内容时,结合北京奥运会,我选用了课本提供的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甲、乙两位中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1)冠军属于中国吗?⑵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这是以预测一场国际乒乓球单打决赛结果为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奋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件
7、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区分身边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初步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定性的认识。四、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数学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奋较强的生活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渴望接触社会,用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到贴近生活实际,不枯燥,奋新鲜感和吸引力,也有利于理论联系于生活的实际。在课堂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时事、关注热点,收集信息资料,使教材活化与时倶进。如在“数量的变化”这
8、一内容吋,根据某报道《16册账本透出四十六载变迁》编制的表格:再结合课本提供的GDP增长率,利用最近爆发的金融危机和享奋“平凉金果”声誉的甘肃静宁县苹果8分钱一斤无人问津这些事件,再结合《16册账本透出四十六载变迁》这一报道,让学生对照比较贺奶奶家的收支和我国GDP增长率变化间的关系,感受家庭经济生活的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感受不同问题中变化的数量有吋也有一定的联系,提高学生全面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处于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