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ID:9288294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6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_第4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大连市第八十三中学,辽宁大连116021)摘要:问题源于情境。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其核心就是问题情境,此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为“设置问题情景—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布鲁纳的问题教学法(又称发现法)也主张创设问题情境,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遵循主题性、启发性、有序性、趣味性原则。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有悬念、猜想、类比、故事

2、、游戏等。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所谓问题情境创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8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具有如下三个显著倾向:1.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2、对掌握主动权的学习很感兴趣;3、对学习有鲜明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关键要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处

3、于一种自主探索知识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来。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生动、直观、富于启发、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多媒体技术、趣味事例、知识复习、制造悖论、反思习题等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1.启发诱导原则在教学中贯彻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实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2.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

4、了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关注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知识。3.及时反馈原则8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地错误—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设置疑惑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正误,从而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过程中如果创设了引人入胜的生活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1.通过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8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他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安排了一个“猜数”的游戏:请学生自选一个数,用这个数乘以8再减去3,然后叫他说出所得的结果,教师马上就能说出他选的数,倘若某学生的结果为37,通过解方程8x-3=37得x=5,即猜出这个数是5。这个游戏对七年级学生来

6、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自选的数后,学生对老师“本领”甚感惊讶,此时教师顺势推出“一元一次方程”,学生的求知欲就被大大激发。2.通过合理的数学猜想创设问题情境猜想是在对研究的对象、问题进行观察、试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型实验方法。数学猜想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对某些抽象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可以创设猜想型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中位线与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待学生猜想、讨论一会儿,再引导学生共

7、同探究、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对问题猜想、分析、讨论,使得知识衔接自然,并为进一步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特征”埋下伏笔。另外再如,学习“相似三角形”一节,教师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两幅中国地图有什么关系?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在两幅大小不等的地图上分别找出北京、武汉、昆明三座城市的位置,并连结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得到两个三角形。接着提问:“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何特点?”待学生猜想、讨论一会,引入课题—相似三角形。再如8“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先大胆猜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