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浅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ID:27936109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上传者:U-991
浅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_第1页
浅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_第2页
浅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段玉莲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三中学016030摘要: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木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重新审视教学情境的概念内涵,阐明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探索,并指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途径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牛.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朿。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六种常用形式进行探究。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1.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2.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情境【案例2】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宄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己知OA、O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lcm、3cm,半径为5cm的O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OC—共可以画出几个?在此以前学生己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己经具备了相切两圆一一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O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OC吋,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冇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OC的方法介绍给人家吋,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1.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案例3】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苏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2.画龙点晴,创设课堂小结情境【案例4】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吋,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二、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1.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2. 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1.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0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3.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冇针对性、0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冇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冇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施福涛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3,(8)。[2】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林志成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中学教研(数学),200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