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课——孕育创新精神的摇篮

探讨课——孕育创新精神的摇篮

ID:2140334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探讨课——孕育创新精神的摇篮_第1页
探讨课——孕育创新精神的摇篮_第2页
探讨课——孕育创新精神的摇篮_第3页
探讨课——孕育创新精神的摇篮_第4页
探讨课——孕育创新精神的摇篮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课——孕育创新精神的摇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课——孕育创新精神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创造型人才,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改的长期目标和战略决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开创新课型,构建新的教学环境,以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探讨课是一种由教师提供素材,全体学生共同探讨,积极思维,寻求问题解决途径的新课型。首先,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四维空间,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其次,它能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方法,增强探究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究性和创造性,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  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开设探讨课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

2、建议。  一、创设多元性问题情境  这是搞好探讨课的前提和关键。我认为创设多元性问题情境应抓好选材、布疑和设计结合三个环节。  1、以本为本选好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选材,探讨课就能成为有泉之水。通过探讨,有利于学生对课本进行再认识,获取新发现,有助于引导学生以本为本,把握双基;有益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标新立异。另外,我们在选材时还要把握材料的知识涵盖量以及材料中参量的多元性和可变性。只有知识涵盖量大,才能为探讨者提供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的训练机会;只有参量具有多元性和可变性,才能为探讨课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2、布疑要统筹

3、兼顾。  我们在布疑设计问题情境时,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认真研究材料,精心设计疑点的多少、布局及给出形式。同时,我们还要把握探讨课的节奏,增强艺术性和娱乐性,力求一波三折,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便于学生顺利进入角色,走进探讨的思维天地。  3、设计的结论不明确给出。  不明确给出结论,这就需要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根据已知,运用所学知识,凭借直觉思维,去大胆猜测未知的结论,然后,设计方案,对自己的猜测进行严谨求证。这样,即能使学生摒弃思维的依赖性而走向独立,又能消除学生的思维懒惰性,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二、构建探讨性教学氛围  

4、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思考,独立思维,不受束缚,畅所欲言,就要有一个适于学生探讨的教学氛围。  1、课堂气氛是愉快的。  愉快的心情,时打开思维之门的钥匙。只有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讨中来,畅游于思维的乐园。  2、发言机会时均等的。  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见解,充分表现自己。探讨课绝不是个人演唱会。  3、这里没有批评。  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评判,更不能有嘲笑、讥讽和批评,这些都将抑制学生的思维。我们给予的永远是扶植、引导和鼓励,因为学生做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  三、拓展主动性思维空间

5、  让学生们主动思维,而不是执行命令。探讨课,就是要还给学生那片本属于自己的空间。  1、导而不演的角色。  我们必须摆脱应试教育师生错位的阴影,克服固有的保姆式心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不能包办代替和角色不分,从后台跳到前台,唱独角戏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分清角色,摆正自己的教学位置。  2、放心才能放开。  探讨课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教师能不能放开。只要彻底放开,学生就能主动放手去做,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要想使学生摆脱依赖性而独立起来,让他们经历些挫折、走些弯路时必不可少的。  3、分组探讨效果好。  先分组探讨,整理意见,再全班集中,各

6、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归纳。这种形式有几个好处:(1)节省时间,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2)保证探讨不偏离方向,容易集中见解、统一观点,便于协作;(3)促使学生的个体思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从而获得正确认识。  四、寻求多渠道最优化途径  条条大路通罗马。探讨课,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具有主动性、独立性、探究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渠道和方法,而不是停留在会做而已的肤浅认识层面上;通过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和精心筛选,就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满于现状的探索精神和创优意识。  五、提倡过程重于结论 

7、 探讨课的实质就是探讨过程重于探讨结论。不容置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探讨过程中得到训练和培养的,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意识也是在探讨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我们必须突出强调探讨过程,淡化探讨结论,根除学生观念中的结论实用和答案至尚主义。这样,才能将探讨课办的更好、更完美。  正如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所言:“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关键在于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同样,要想使中国教育走向辉煌,就要靠我们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抛砖引玉。愿探讨课,能成为我们孕育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