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充满数学课堂

让探究充满数学课堂

ID:21307913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让探究充满数学课堂_第1页
让探究充满数学课堂_第2页
让探究充满数学课堂_第3页
让探究充满数学课堂_第4页
让探究充满数学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探究充满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探究充满数学课堂摘要:数学课堂中的探究非常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有效的探究是围绕目标进行的开放性的教育活动。笔者针对如何让课堂中的探究变得更有效、更具有实际价值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探究  【】G623.5【】C【】1671-8437(2010)03-00102-01    探究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也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求与感悟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更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当前探究教

2、学很时尚,跟风的也多,却少有沉淀下来思考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交流、研讨够不够、有没有重视体验、关注个性以及情感等。实际上,探究有没有落到实处无从知晓。有效的探究是围绕目标进行的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它能达到预期目标。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能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有利于学生提出新课题,进而进行新的探究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探究既是数学学科特点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路桥区“一个中心,两个行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直接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挑战,要求课堂要同时收获效率与效

3、益。因此,让课堂中探究变得有效具有丰富的实际价值,这就需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同时展开,改变原有的、低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使学生在创新中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有效的探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探究应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  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可根据教学实际,借助生活元素,把激情与微笑带进课堂,从而激活探究的兴趣。探究前教师就要考虑知识的构建者——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做到有目的、有计划,

4、问题的探究正好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时教师及时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去探索,尤其要注重语言的亲和力。“遇到问题了,谁愿意来帮忙?”“这是一张圆形的纸,怎样才能得到它的四分之一呢?”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动脑、眼、口、手等。例如,在探究旋转的知识时,在新课引入中联系生活中的风扇、陀螺、时钟等。让他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比划、用身体去感知……有碰撞、有惊喜,学生才会有激情、有动力,思维才能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其间,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和钻牛角尖,允许学生自由

5、讨论和面红耳赤的争辩。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前提,假若数学课一味追求所谓的课堂纪律,可能随时会浇灭学生的一腔热情,那么探究的乐趣也会随之大打折扣。鼓励积极性、呵护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  二探究活动应以数学学习的内容为线索,探究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探究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教师要帮助学生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可以进行数学研究的内容。当然内容如果不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探究就将变成一场“秀”。探究中,数学教师的角色是问题情境的创造者,教师的

6、任务是指导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问题上,从而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例如,探究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给各小组提供若干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张印有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和一张观察记录表。教师摆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分组研究,汇报结果。师问:还能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成其他的长方形吗?各小组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师又问:从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得:可加可乘。师再问:用小面积一块块摆的方法测量,能测量出操场的面积吗?生:能,但麻烦。师:能不能

7、找出一个共有的比较简便的规律呢?最后探究得出面积公式。以上活动始终以学习内容为线索,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观察、摆弄和思考,进而获取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如果说学生是探究的主体,那么教师就是活动的组织者、服务员。教师在学生探究时,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用自己的言语、态度去影响学生,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既要观察学生是怎样研究的,而且要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要了解探究情况,把握时间,还要及时调控进程,并不时给学生以进一步发现的动力。  三探究中学生间应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自己或别人

8、在此基础上加深认识  探究学习不仅要学生独立地运用各种技能去争取成功,而且需要伙伴的同心协力。它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很多的锻炼机会。例如在探求圆的周长,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后,学生才真正开始了在互动、互助、和谐的气氛中的探究学习。生1:将绳子绕圆一圈,然后测出绳子的长度,这就是圆的周长。生2:我在圆上做上记号,从记号开始,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圈,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