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数学土壤上的德育之花

盛开在数学土壤上的德育之花

ID:2130351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上传者:U-991
盛开在数学土壤上的德育之花_第1页
盛开在数学土壤上的德育之花_第2页
盛开在数学土壤上的德育之花_第3页
盛开在数学土壤上的德育之花_第4页
盛开在数学土壤上的德育之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盛开在数学土壤上的德育之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盛开在数学土壤上的德育之花: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数学自身的本质特征为我们提供了数学教学实现育人功能的可能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的自身特征,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数学教学  :G632:C:1672-1578(2011)10-0122-02    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丰富、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数学自身的本质特征为我们提供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可能性。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深刻的揭示了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的哲理。如:数学中曲与直、形与数、加与减、乘与除…… 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数学解题过程中不断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正是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因此,数学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教育,说到底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是促进科学世界观形成的品德教育。例如:数学中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念形成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的形成,发展思维的深刻性。还比如:数学性质、数学公式的推理过程,因果分明、步步有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条理、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等品质的形成。数学应用题的内容更是源于生活,是唯物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应用题中条件和问题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律地变化、发展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中几何形体表达形式的对称,是和谐与美的象征等等……总之,数学自身的本质特征为我们提供了数学教学实现育人功能的可能性。  但是,数学的教育功能不会在数学中自发地产生,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才能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  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数学的自身特征,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因素   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深远意义,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能把握中学数学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具体的德育方法。  另外,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学习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上课及日常生活中,应做到衣冠整洁高雅、表情自然大方,使自己精神面貌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看到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效应。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运用数学专业术语时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以及节奏感;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板演过程有条有理,推理步步有据;书写要规范。教师也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学生容易产生兴趣。采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更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2充分备课  作为教师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首先要把握本学科性质,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增强德育的生动性。在教学前充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还要寻求教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注意淡化痕迹,力求自然贴切、潜移默化,不搞形式,讲究实效。  例如,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数学家的事迹,数学典故等,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坚韧不拔思想品质。从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   3课堂教学  渗透德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学生在校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德育只有融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才能落到实处。课堂上教师应增强教育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艺术性,适时、适当、适量地进行德育,使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感其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收到教育的实效。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寓德育于其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执教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新授课时投影出示“鸡兔同笼”章头图和题目“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是一个取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趣味性强,图文并茂,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了算术法,一元一次方程等多种方法求解,最后归纳到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中来。这样的启发引导,过渡自然,水到渠成。在同学们兴趣盎然,余味正浓时,老师突然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道题出自哪里吗?”问的同学们面面相觑,眼睛里流露出强烈的求知欲。老师随后讲“这道题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名题,表明了我国对方程研究的源远流长,说明了我国古代数学的杰出成就。古人尚且能够学会,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同学们异口同声,非常响亮的回答:“我们行”。老师巧妙的切入,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理解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进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徒增了许多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勇气。   又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圆的第一课时,笔者启迪学生:圆体现着一种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你们个人就像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级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的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课外延伸  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的生动的大课堂。教学中要着眼课内,放眼课外,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如组织数学美育讨论,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收集数学在社会经济动中的应用实例等,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例如:在讲完例题“为保护环境,某校环保小组成员收集废旧电池,第一天收集5节1号电池,6节5号电池,总质量为500g;第二天收集了3节1号电池,4节5号电池。总质量为310g。1节1号电池和1节5号电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后,老师用投影出示精心准备的材料,“ 《废旧电池的危害》,1节1号废旧锌锰电池的质量为70g,其中含碳棒5.2g、锌皮7.0g、锰粉25g、铜帽0.5g,其他物质32.3g。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它所含的少量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由于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露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有资料表明,一粒纽扣大的废旧电池,大约会污染600000L水。如果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会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看过材料后,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个小小的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竟然这么大,是同学们没有想到的。同学们由此谈到了环保和当前环保存在的一些问题。课后,同学们自发地开展了“环保从我做起,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老师在完成新知识传授任务的情况下,插入了德育的小插曲,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同时也使德育工作从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使德育在课外活动中得到了升华的提高。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处处都有德育的教材。这些“珍珠”般的素材,足以串起德育美丽的“项链”。让我们长久地拨动学生情感的弦,不断奏响德育教育的新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