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00705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感染性发热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感染性发热的护理体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10003摘要:目的:评价感染性发热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感染性发热患者144例,给予降温护理、病情监护、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结果:降温前(38.6±0.6)°C,初次降温后(38.3±0.8)°C,次日(37.4±0.5)°C;患者复温时间12h〜3日,平均(1.8±1.0)曰《>住院治疗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率100.0%。结论:感染性发热护理方法基木成熟,降温需规
2、范,避免盲目,严格遵医嘱应用合适的降温方法;应做好原发病的护理,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对于冰敷、降温毯降温者,强化护理监护、压疮预防护理。关键词:发热;感染性发热;临床护理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之一,据统计约有10%〜20%的门诊患者以发热就诊。发热病因较多,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最主要原因,约占60%〜65%,约占长期发热者30%〜75%[1]。感染性发热常鉴于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发热不可忽视,感染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危险患者生命安全,
3、影响患者预后。感染性发热护理难度较大,部分患者病因不明,护理缺乏对症性,盲目降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发热者较多,患者体质虚弱,耐受差,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目前,关于感染性发热护理研究较少,积极总结护理经验对于今后感染性发热护理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既往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感染性发热患者144例,均对症护理,退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4例患者,其中男84例、女60例,年龄18〜84岁、平均(6.4±6.1)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6例、肺部感染30例、尿路感染2
4、6例、胆道感染21例、其它21例。其中细菌感染109例,病毒感染28例,真菌感染7例。1.2方法在定位诊断、治疗基础上,重视综合降温治疗。主要护理内容如下。1.2.1降温护理(1)降温标准:26例体温在39.5°C以上、11例有热惊病史者,给予降温治疗;物理降温首选温水擦浴,温度控制在32°C〜34°C之间,主要擦浴四肢、背部,大面积檫浴;(3)若擦浴降温效果不佳,3例选择冰敷降温,将冰袋置于枕下、前额、双腋窝、双胭窝以及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每次20min,每次间隔lh以上,期间做好监护,鉴别血管痉挛等并发症,1例选择降温毯降温;(3)其余患者
5、均给予凉水降温;(4)所有患者均未应用冰化输液降温;(5)复温速度应在1°C/2h以下,整个复温过程应不少8h。1.2.2监护(1)监测体温:每次冰敷等强化降温后30min,测量体温1次;(2)做好温度调节:调节降温毯,避免降温过度;(3)预防冻伤:若冰敷降温,注意保护颈部、胸腹部,预防冻伤、血管痉挛;(4)避免盲目停止:降温需严格遵医,避免盲0间断、盲0停止;(5)综合降温:以一项为主,多项结合降温;(6)密切观察伴随症状,如发热、脑膜刺激征等病理性体征,据体征可初步判断感染的部位。(7)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
6、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吋,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1.2.3基础护理(1)做好口腔护理:感染性发热多为慢性病患者,个人卫生落实不到位情况较严重,加之身体衰弱,自我护理严重不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重好,需落实U腔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加重,每日以进行2次彻底的UI腔护理,早晚1次含漱;(2)积极预防压疮: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吋1次;(3)做好二便护理:每次二便后做好会阴清洁,降温后,涂爽身粉;(4)做好病房管理,每日开窗通风,做好防寒保暖,适当加湿空气;(5)对于无法进食者,每日进行胃液pH检验[3]。1.2.4并发症预防1.预防低温
7、综合征:冰敷等降温速度较快,可能引起低温综合征,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并发高血钾、复温性休克;除必要的耳温监测外,还应动态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据降温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温度检测密度;若见脉搏减慢、血压上升,需提高警惕。2.预防压疮:每隔2h协助患者翻身1次;若采用冰敷、降温毯降温,每隔lh翻身1次,长期卧床者但无运动功能障碍者,鼓励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给予按摩等对症护理;鉴别发现压疮早期临床表现,注重获取患者主诉。3.预防新发感染:若奋必要检测胃液pH值,定期检测U腔分泌物;做好导管护理;通过皮肤护理、呼吸道管理、病房清洁消毒等综合措施防控医院感染。4
8、.预防营养不良:①发热特别是长病程发热者,多伴有营养不良,新陈代谢加快,需做好饮食管理;②做好膳食控制,有条件者给予中医膳食调养,如瘦肉汤、鸽子汤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