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人性论的神话渊源

论中西人性论的神话渊源

ID:21184011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论中西人性论的神话渊源_第1页
论中西人性论的神话渊源_第2页
论中西人性论的神话渊源_第3页
论中西人性论的神话渊源_第4页
论中西人性论的神话渊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西人性论的神话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西人性论的神话渊源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大区别即在于中国人笃信人性之善,而西方人深知人性之恶。这种分歧是有其神话渊源的。洪水神话中中国“治水”而西方“避水”的细节差异就已经显示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  :B82-02:A    MythologicalFiguresofEasternandyth,Chinese"controltheannature,mythologicalfigures    1避水与性恶论  西方文化一直以来就对人性缺乏信心。人性为什么是恶的,西方人没有作过多的证明,因为这在他们而言,是不言自明

2、,无需求证的。在基督教中,人性问题就是以“原罪”理论作为基础的。对基督教的“原罪”理论进行了最透彻阐释的是著名的拉丁教父奥古斯丁。在奥古斯丁看来,所谓恶就是指:(1)“物理的恶”:“物理的恶”是指由于任何自然事物作为被创造物都缺乏创造者(上帝)本身所具有的完善性,自然万物与上帝相比的都是不完美的;(2)“认识的恶”:“认识的恶”的产生是因为人的理性不可能达到上帝那样的全知,从而难免会在认识过程中缺乏真理和确定性,它是由人的理性有限性所决定的;(3)“伦理的恶”:“伦理的恶”则是由于意志选择了不应该选择的东西,放弃了不应该放

3、弃的目标,主动地背离崇高永恒者而趋向卑下世俗者。在这三种恶中,前两者都可以用事物本身的有限性来解释,属于一种必然性的缺憾。但是“伦理的恶”却与人的自由意志有关,因此它可以恰当地被称为“罪恶”,奥古斯丁“原罪”理论的核心就是关于这一类恶的原因的探讨。在他看来只有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善的缺乏”或“本体的缺乏”。上帝作为至善,是一切善的根源。人罪恶的产生,是由于自由意志引诱人背离上帝而自甘堕落的结果,因此,人的自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它的实质是对上帝或善之本体的背叛。西方由“原罪说”引出的性恶论是对

4、人性的普遍不信任,除了上帝之外没有第二个人能充当善与恶的裁判者,只有上帝才是最完满的最大的善,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有罪之身,任何人都不敢称自己已达到至善。  这种对人性恶的认识,早在洪水神话中就表露无疑,无论是史诗《吉尔伽美什》还是《阿特拉西斯史诗》或《圣经》中,神(上帝)都是洪水的发动者,他之所以要发洪水,目的正在于惩罚人类。在《圣经》中正是因为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辜负上帝的美意,被上帝赶出天堂乐土后,人类依然自甘堕落,罪恶横生。这个罪恶,当然是性混乱的罪恶。①上帝看见人类作恶想要毁灭人类,又教给义人诺亚制造方舟的方法使

5、其避开灾难,最后与人类立约使之不再遭受灭顶之灾。由于来自上帝,旨在惩罚人类的洪水代表着天理,无比正当,故而可避而不可治,被洪水毁灭的人是罪有应得,而受了上帝的青睐避过灾难的义人诺亚则是幸运儿。上帝赐福给诺亚和他的儿子,在洪水之后和幸存的物种立约,上帝对诺亚和他的儿子是这样说的:“我与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是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圣经·创世记》)人类所遵守的人伦道德规范乃是神所制定的戒律。人由于性恶,难以自我救赎,只有上帝才是救赎者。  2治水与性善论  和西方文化相反

6、,中国文化里性善论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至尊地位。虽然孔子谈人性只是说:“性相近,习相远”。(《论语·阳货》)未直接言人性之善恶,但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矣”(《论语·学而》这已经血缘亲情视为人之为人的本质,隐含着对人性善的期许。同时他认为“仁”就是最高尚的道德,最完美的人格,主张“仁者爱人”,这其中不难发现孔子思想中已透露出来“人性本善”的倾向。孟子则对人性是善是恶作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他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并以其著名的“四端说”加以证明:“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

7、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此后,这种说法在宋明理学中进一步发展深化,二程、朱熹增加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分说法,但天命之性本善却是根本。所谓天命之性是“理”,“理则无有不善”,而气质之性则“一本而万殊”。以此补充孟子人性本善的不够全面之处,如他所说:“孟子说性善,他只见得大本处,未说得气质之性细碎处”。(《朱子文集卷五十八》)明代心学虽作为理学的对立面出现,但在人性论上,理学心学则相当的一致。王阳明说:(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40页)“心也,性也,天也,一也”,

8、“性无不善,则心之本体,本无不正也”。(《传习录》)因为儒者们意识到,性善论乃是儒家学说的根基所在,是必须坚守的理论底线。  性善论其实并非完全由孔孟向壁虚造,它能够淘汰性恶论取得广泛的认同绝非偶然,其实在中国洪水神话中早有认同性善的倾向。前文已证,所谓洪水就是淫水,在《圣经》洪水神话中,人类性混乱被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