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人性论 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

董仲舒的人性论 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

ID:11535114

大小:3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2

董仲舒的人性论 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_第1页
董仲舒的人性论 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_第2页
董仲舒的人性论 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_第3页
董仲舒的人性论 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_第4页
董仲舒的人性论 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_第5页
资源描述:

《董仲舒的人性论 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

2、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董仲舒的人性论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作者:商聚德中国哲学史181998年07期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上继荀子之后第二个写有人性论专著的思想家,有《深察名号》、《实性》两篇人性论专题论文传世,还有不少人性论言论散见于其他文章中

3、。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时期孔、孟、荀等人在人性论方面的理论成果并加以新的发展,为汉唐的人性论奠定了基本框架。因此,董仲舒无疑在人性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从古到今,人们对董仲舒的人性论的认识和评价却很不一致。从归属上说,有说他近孟的,有说他近荀的,还有说他近告子的;有人说他是性三品论者,有人则说他绝不是性三品论者。至于评价,有的说他做出了杰出贡献,有的则说他实际上是倒退了;有的说他有辩证眼光,有的则说他走向了形而上学。如果能够循着董仲舒人性论自身的线索,揭示其内在逻辑层次,抓住其论述的重点和核心,这些分岐和疑难,也许可以得到恰当的解释和解决。本文不敢说能完全做到这些,

4、但力求尝试着这样做。董仲舒论人性,有其内在的逻辑层次。下面试加以揭示。一、天——设定人性的根据董仲舒认为,人是受命于天的。因此,天是“性”的逻辑起点,是他的人性论的根据。中国古人讲政治伦理,谈社会人生,大多喜欢设定一个形上的根据(虽然往往并不详加论证),以加强其思想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董仲舒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是自觉地将自己的人性论建立在天下合一的宇宙观的基础之上的。他说:天者,万物之祖也。(《春秋繁露顺命》,以下引该书只注篇名)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为字原缺,凌曙本据卢文弨说补),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5、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为人者天》)意思是说,人是由天所生,天是人的根据,人的一切方面无不具有与天相类的属性。因此,人的情性是由天决定的。(这里“情性”并提,表明了董仲舒对人性问题的基本理解,隐含着其人性论内部的多义性,详后。)正因为人与天相类,所以人具有与天并立为三的地位,他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立元神》)这是说,人在天地之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天生地养的前提下,人能够帮助完成天地的作用。这是对《易传》、《荀子》“参天”思想的

6、继承。由此出发,董仲舒也认为,人与万物相比是最为高贵的: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据卢文弨说,倚当作高物),物疢疾莫能为仁义,唯人独能为仁义;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观人之体,亦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而圆,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人副天数》)从这种人超然优越于万物的观点出发,董仲舒推导出他的人性论,必

7、然也认为人性超然异于众物之性,他说: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生五谷以食之,桑麻以衣之,六畜以养之,服牛乘马,圈豹槛虎,是其得天之灵,贵于物也。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物贵”。(《天人三策》,见《汉书董仲舒传》)从上述引文可知,董仲舒认为人性高于优于万物之性,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能不能由此推出人性善的结论呢?不能。董仲舒从来不用“善”字概括人性,也不同意别人用“善”字概括人性。上述这些话都是在讲其他问题时附带说到的,而不是专论人性。实际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