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

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

ID:36659444

大小:265.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_第1页
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_第2页
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_第3页
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_第4页
资源描述:

《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3卷第2期衡水学院学报Vol.13,No.22011年4月JournalofHengshuiUniversityApr.2011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王传林(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数”,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是较早被涉及的哲学概念之一。在结绳记事的传说中,就已经涉及“数”的概念及应用了;但是,“数”这一范畴被哲学化、理论化却相对较晚,肇始于《易经》、《道德经》等先秦时期的作品。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承继了这一范畴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阐发,使得“数”之哲学意味更加浓郁、逻辑性更加缜密。

2、关键词:“数”;董仲舒;逻辑理路中图分类号:B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65(2011)02-0010-05“数”,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是较早被涉及的哲学(一)作为名词:“数”(读作:shù),相当概念之一。在结绳记事的传说中,就已经涉及“数”于英文中的Number或Figure,泛指事物的数量的概念及应用了;但是,“数”这一范畴被哲学化、如,“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诗经·小理论化却相对较晚,肇始于《易经》、《道德经》等雅·巧言》),“天之历数在汝躬”(《尚书·虞先秦时期的作品。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书·大禹谟》),“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中,承继了这一范畴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阐发,使得经·第五章》),“善数不用筹策”(《道德经·第“数”之哲学意味更加浓郁、逻辑性更加缜密。那二十七章》),“故致数誉无誉”(《道德经·第三么,董仲舒有哪些拓展与创新呢?首先让我们从语义十九章》),马王堆出土文献《老子甲·德经》也曾学的角度对“数”加以考查。载有:“故致数与无与”。此外,在《孙子兵法》中一、“数”的词性与词义阐释有关“数”的概念也有涉及,如《孙子兵法·军形》从“数”的词性及词义的变化来看,早在先秦时载:“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期,“数”的观念就

4、已产生。据《左传》记载,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等。“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诚然,其他文献也有关涉,限于篇幅不在罗列。滋,滋而后有数”(《左传·僖公十五年》);也就是当然,先秦时期的“数”,亦含有“算术”之义,说,先民们在占卜时,根据龟甲烧裂之象的自然成相当于英文中的Arithmetic,泛指古代“六艺”之一。纹,观“象”成“数”、取“象”分“类”,逐渐衍(二)作为量词:“数”,表示几或几个生出“二”“四”“八”等。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Several,afew)“数”一词,无论是词性还是语义,最初的内涵与

5、外如,“善游者数能”(《庄子·达生》),“事延都相对比较简单;据《说文解字》释义:“数:计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也”(《说文解字·攴部》),“算:数也”(《说文仁》),“加我数年”(《论语·述而》),“数罟不解字·竹部》),“屡:数也”(《说文解字·尸入洿池”(《孟子·梁惠王上》),“数口之家可以部》)。从释义及词性上看,先民们关于“数”的认无饥矣”(同上),“今既数月矣”(《孟子·公孙知与使用,多是基于生活生产经验的简单概括,词性丑下》),“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孟子·滕变化并不大,常用的有“量词”“动词”或“名词”文

6、公上》),“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等,也不具有太多的哲学意蕴。子·滕文公下》),“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从“数”一词的语音演变来看,最初由单音逐渐子·尽心下》)等。从先秦儒家的经典作品来看,至变为多音,古代汉语中有shù、shǔ和shuò3个读少在孔孟那里“数”一词的哲学意蕴还不明朗,这可音,其含义经过先哲们的丰富与拓展也日渐增多,概能与孔子“罕言天、性与命”有关。“天命”与命运括如下:之“定数”是早期儒家一直极力回避和摆脱的,究其原收稿日期:2010-11-10作者简介:王传林(1978-),男,安徽阜阳人,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

7、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第2期王传林略论“数”的哲学意蕴与董仲舒的逻辑理路11因可能在于他们一贯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试图在礼者、节之准也;程以立数,礼以定伦;德以叙位,顽强不屈的抗争中消解天的“定数”与人生的宿命。能以授官”(《荀子·致士》),“故四世有胜,非幸(三)作为动词:“数”(读作:shǔ)表示查点也,数也”(《荀子·强国》)等。上引可见,在荀子(Count)、列举(List)、数落或责备(Scold)等那里,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社会进步,并不是偶然性所例如,《左传·昭公二年》曰:“使吏数之”;为而是有“数”的,即存在某种规则与规律的。《黄

8、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当然,“数”作为具有哲学涵义的概念,在先秦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兵家、法家、墨家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