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董仲舒春秋决狱思想的历史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董仲舒春秋决狱思想的历史逻辑第19卷第11期2009年11月长春大学学报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V01.19No.11NOV.2o09论董仲舒春秋决狱思想的历史逻辑卢琼(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春秋决狱是我国古代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断案方式,它在整个封建社会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的流传和延续与儒家思想法律化存在密切联系,春秋决狱也正是儒家思想法律化最强有力的体现.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演进逻辑,对儒家思想的巩固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春秋决狱;历史
2、演进;内在逻辑中图分类号:i)9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907(2009)11—0073—03董仲舒大约生于汉惠帝五年,卒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当时,处在西汉社会由初期进入中期的大变动时代,因而他的思想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思想学术发展变化的反映,而春秋决狱思想又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决狱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1春秋决狱的产生1.1时代背景首先,西汉初期,政治上实行郡,国制,有中央直辖的郡县,有诸侯统治的封国.随着诸侯力量的增长,频频反汉分裂活动也就开始了,因为国家处于分裂割据当中,皇帝的权威尚未确立,所以诸侯每每漠视皇帝,不仅如此,百
3、越和匈奴也构成对政权巨大的威胁.其次,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它大大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真正富裕的是地主豪强,他们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而且千方百计地兼并农民的土地.另外,诸侯在封国霸占山泽,勾结商贾,垄断铸钱,盐铁之利.但是,农民的负担却很重,因此,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也El趋尖锐.再次,西汉初期政治上的分裂,经济上的贫富悬殊与地区差别反映到思想文化上,就出现了百家共存,思想不一以及各家尖锐斗争的局面.百家之中,以道儒两家的影响最大,斗争不仅在中央,地方内部,还表现在中央与地方之问.与思想学术上各家共存尖锐斗争相联系的便是诸侯的大量养士.他们除了在学术上对抗中央
4、之外,还为了给诸侯割据分裂,反汉称帝效劳,更有为诸侯连匈奴,通百越,以结反汉的联盟的,总之,这些人的思想与行为,是与统一相对立的.1.2春秋决狱产生的必然性在统一与分裂的尖锐而激烈的斗争中,统一是当时社会前进的基本趋向和历史发展的主流.对于政治上割据分裂的形势,汉王朝一开始就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高祖对反汉的诸侯用重刑,文帝定《兵制》加强对郡国军队的控制.同时晁错,贾谊等人也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注意礼法结合,限制兼并的主张.随着这些措施的贯彻执行,各地经济联系的不断扩大,诸侯力量的日益削弱,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因而思想上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文帝即位
5、,贾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后来,武帝自己更为迫切,所谓"上乡儒术,招贤良."由此可见,以儒家来统一思想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春秋》是孔子借以正名分,主张大一统的书,是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在政治上实际运用的典范,所以可以说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3《春秋》一书,文字简略隐晦,所谓微言大义,便于牵
6、强附会,引申发挥,而且它博大精深,探索了天道,人事,群生,万物,涉及到古往今来的时间和天下,四海的空间.总之,它无所不包,无所不至.因此,董仲舒所谓的儒家,是融合了各家各派思想的儒家,另外,汉初基于秦的政治实践,即礼法脱节的情形,势必要求法律的贯彻执行必须体现社会的道德要求,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之分和奉行君权至上的主张都符合了当时社会的要求,又因为《春秋》的一个重要思想为仁和义,就是严于律收稿日期:2009—03—18作者简介:卢琼(1984一),女,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律史研究.74长春大学学报第19卷己,宽以待人,在儒家诸经典中,最适合封
7、建统治阶级的需要.2春秋决狱的兴起2.1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封建制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由统一到分裂的时期.各个皇朝迭兴不已,民族政权兴起,国家动荡不安,这种政治分裂局面的存在使得国家统一意识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封建法制思想也有进一步发展,先后出现了强调名法,崇尚玄学和注重律学等不同的理论和主张.各个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很重视法典的编定和运用,因而这一时期关于法律的注释学说有很大的发展.如张斐,杜预等人通过对前代的法制实施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的律学理论,在立法,执法和审判原则等方面都有不少独创性的见解,并开创了注释法典
8、的先例.因而汉代的春秋决狱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就成了引经注律.2.2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