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

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

ID:21042472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_第1页
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_第2页
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_第3页
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摘要: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体悟生活、生成知识、启迪智慧、升华情感的舞台。为此,构建灵动而高效的课堂便是重中之重。笔者立足教学实践,从“生本”出发赋予课堂以灵魂、层疑推进巧设问赋予课堂以灵性、生活体验蕴生成赋予课堂以灵感,在课堂操作层面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以期提高教学实效,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词:灵动课堂教学设计情景生成生活逻辑简介:李志涛,男,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为此,作为一线教师,要从理念到行

2、动上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体悟生活、生成知识、启迪智慧、升华情感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想学、乐学、学会、学通。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课堂,才能有如此魅力,可以使学生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而不再感觉枯燥死板、索然无味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探索构建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以期顺应新课改之潮流,提高课堂实效。一、有灵魂:摄之以神,神聚而情生一堂好课,犹如一首动人的歌曲,在第一时间用美妙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扣人心弦。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灵动课堂必须蕴含“摄人心魄”之魂,即以“生本思想”为统领,以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创新设计为架构,以生活化的情境设置为依

3、托,展开符合学生生活逻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因其奇而兴趣突起,因其新而精神专注,因活动而探究生成,因不同于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而对政治课顿生好感,最终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例如,《经济生活》“做理智的消费者”这一目题,看似清晰的逻辑和简单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去加以精巧设计、深入挖掘,只是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简单识记,不仅枯燥无味,更无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此,笔者遵从“生本教育思想”,不仅把学生当成教育对象,更视为教学资源,设置了“伤不起的中秋节——调研问题出点子”的探究活动,按“调研问题——生成案例——探究生成——情感升华”四个环节加以突破。在课前,我基于学生正在经历的

4、中秋节消费这一生活情境,给学生们布置了几个调研问题:“今年中秋节你家的花销是多少?占到家庭当月收入多少?都花在了哪些方面?用在文化消费与吃喝上的比例是多少?浪费掉的食物有多大比例?精包装的礼盒月饼价格与简装的有多大差距?”各小组带着问题与兴趣积极展开调查,在课堂上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数据案例展示。随后,我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归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让学生整理观点并分别陈述。课堂在此时完全成为了学生自由思维的平台。学生自主总结出“节日消费不堪重负、透支严重”、“大吃大喝、浪费严重”、“过度包装浪费资源、超越价值”、“传统佳节没有文化氛围,只是吃喝玩乐大杂烩”等等观点,并据此提出

5、了很多很好的“金点子”加以解决,知识生成“水到渠成”,情感态度自然升华。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学生不是“知识容器”,而是探索未知、感悟生活的“鲜活生命’’。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现实,带着感悟回归课堂,带着思考参与探究,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有感情、懂生活、有知识的社会公民。不仅如此,课堂虽是“主阵地”,但不是“孤岛’’,要引导学生向社会生活进行“战略延伸”,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动态生成情景案例,能让学生感觉亲近、易于接受、倍感珍惜,也更能激发他们深入思考的兴奋点,感受知识生成与应用的乐趣,既避免了教师大包

6、大揽的生硬式教学,也避免了简单识记课本知识的乏味学习。由此可见,简单的一个情境一个活动,就像一个火源,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点燃思维火花,绽放五彩缤纷的智慧之光,化平淡为波澜,变枯燥为精彩。二、有灵性:可以设之以疑,有疑则有进灵动的课堂应该充盈着授课者别具匠心的精巧构思,以及外显于形的灵气和灵性,让课堂真正由一潭波澜不惊的池水变成一泓激荡学生思维跳跃的清泉。事实上,学生思维的潜力和张力是巨大的,但要激发智慧的火花,还需要启发和创设条件。以情景案例为载体,进行“设问层疑推进’’,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断深入,层层推进,步步提升”的形势和局面,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7、的过程中,生成知识,学会思考,培养质疑和探究精神,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但需明确,问题的本质是开启智慧,如若只是流于形式地一问了之,或只需回答是或否的简单设问,又或毫无思维深度、维度的浅层次设问,于学生毫无裨益,甚或抹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设置有思维深度和难度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疑问和探究兴趣。在讲授《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我根据社会热点自编了一个案例——“‘中国式’一词,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国人劣根性的集中体现和直白宣泄,中国式剩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到此一游,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