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

ID:20972015

大小:3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8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_第1页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_第2页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_第3页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_第4页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郑国和《赵氏孤儿》是个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故事,历代曾被无数次搬上戏剧舞台。今年6月上海越剧院推出了越剧《赵氏孤儿》。这是继中国国家话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2003年分别上演这出戏后《赵氏孤儿》舞台的又一大盛事。越剧《赵氏孤儿》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随即在全国巡回演出并传出将要赴香港、法国公演的消息。以笔者之见,越剧《赵氏孤儿》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其剧种所固有的特殊优势以及演员的精湛演技外,要归功于剧本的两大特色:一是其新颖的手法,比如剧中多处穿插了类似电影画面

2、的背景来展示舞台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是其意外的结局——一场通篇唱复仇的戏到了结尾处却又从根本上对复仇提出了质疑。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与后者有直接的关系,即越剧《赵氏孤儿》的复仇思想。本文的涉及范围限于自己能够找到的剧本。除了这些剧本外,《赵氏孤儿》还有几个重要的改写本,如法国文豪伏尔泰的改编本《中国孤儿》(1755年上演)和田沁鑫自编自导、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演的《赵氏孤儿》(2003年上演)。这些版本只好等以后有机会再讨论了。赵氏孤儿的故事出自史书的记载。比如《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晋国国君灵公无道,与

3、忠臣赵盾有矛盾,君臣之间的矛盾最终激化为君臣间的相互格杀。后来在《国语-晋语-襄公》、《公羊传-宣公》等书中都有相似的记述。不过明确体现复仇思想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始见于《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参见郑国和《从戏剧<赵氏孤儿>看复仇观念的转变》,《上海戏剧》2005年###期。在《史记》里君臣矛盾变成了忠臣赵盾和奸臣屠岸贾之间的矛盾。由于屠岸贾的陷害,赵氏家族遭到杀戮。赵家门人公孙杵臼、程婴借他人之子冒充赵孤,使真赵孤得以长大成人,报仇雪恨。8元代的纪君祥(生卒年不祥)最早将这个复仇故事写成剧本。他以《左传

4、》和《史记》为主要素材,创作出了王国维曾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宋元戏剧史》,《王国维文集》第一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303页。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纪君祥本《赵氏孤儿》的全称分“题目”和“正名”两部分。前者是“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后者是“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以下称元刊本。。然而纪君祥并没有拘泥于史书的记载,而是对史书的素材做了大胆的改编。比如假赵孤不再是他人之子,而是程婴的亲生儿子;真赵孤也没有躲进深山,而被屠岸贾收为义子,等。这些

5、改编不仅使情节更富戏剧性,而且进一步突出了复仇的主题。元刊本在楔子里就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赵家冤仇的起因,规定了全剧复仇的主题。比如楔子里赵朔唱道“屠岸贾贼臣权在手,挟天子令诸侯,把俺云阳中斩首”元刊本的引用全部出自王季思主编的《全元戏剧》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634-646页。,并嘱咐妻子等她腹中婴儿长大后要“交与俺子父母报冤仇”。这一主题在剧中被不断地重复和加强。比如第一折中韩厥的唱词“想赵盾济民…治百姓有功劳,扶一人无私徇,落不得尸首囫囵”原文作“落不得尸首胡伦”。见《全元戏剧》第

6、三卷,636页。,第三折公孙杵臼的唱词“[屠岸贾]待篡夺皇朝,所算臣僚。把[赵家]三百口全家老小,满门都斩在市曹”等,都是主题的进一步展开。杂剧中第四折里20年后的赵孤得知自己身世后决心对屠岸贾复仇:“拿住那奸佞贼徒,着那厮骑着木驴,剐那厮身躯,烂剁了他娇儿幼女,不落下一口儿亲属。”如果说赵家对屠岸贾的仇是由于前者遭后者陷害被满门抄斩而结下的话,那么成年赵孤的上述唱词清楚地表明了他发誓诛灭屠岸贾九族的决心。从这里不难看出以眼还眼是元刊本《赵氏孤儿》复仇思想的特征。8尽管元刊本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一般评家

7、所依据的却并不是元刊本比如刘荣恩(音译)1972年出版的《元杂剧六种》中《赵氏孤儿》的英文翻译和介绍就是如此。见LiuJung-en,translatedandintroduced,SixYuanPlays(Middlesex,England:PenguinBooks,1972)。另一个例子是黄卉的论文《评历史悲剧<赵氏孤儿>》,《洛阳师专学报》第18卷第6期,1999年12月,71-76页。,而是流传远为广泛的题为《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明刊本明刊本《赵氏孤儿》的全称也分“题目”和“正名”两部分。前者是“公

8、孙杵臼耻堪问”;后者是“赵氏孤儿大报仇”。。这主要是由于明刊本科白、曲文俱全,而现存的元刊本只有曲文,没有科白,因而无从确切了解剧情。元、明刊本之间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大的差别。比如,元刊本中赵孤的复仇成功与否并没有结果,全剧以他决意复仇结束。而明刊本比元刊本多出整整一个第五折。在这一折里,赵孤复仇成功了。他不仅擒拿了屠岸贾,要将他“钉上木驴,细细的剐上三千刀”,而且要“把奸贼全家尽灭亡”“仍将他阖门良贱,龆龀不留”。王季思主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