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57968
大小:136.50 KB
页数:104页
时间:2018-10-17
《肠杆菌科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肠杆菌科第一节概述肠杆菌科包括24个与医学有关的菌属,G+Cmol%39-59。1.四类引起人类腹泻和肠道感染的细菌: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菌属。2.八种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条件致病菌: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多源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和摩根菌属;3.其中鼠疫耶尔森菌、伤寒沙门菌对人致病性较强。此外,许多细菌既是正常菌群,也是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部位的改变或菌群失调时能引起机会感染。二、临床意义占临床分离菌总数的50%和G-总数的80%,将近50%的败血症70%以上的泌尿道感染
2、和大量的肠道感染是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1.人类肠道外感染除志贺菌较少引起肠外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等均可引起泌尿道、呼吸道、伤口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且往往为医院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2.人类肠道感染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耶尔森菌属。主要引起各种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行者腹泻及肠热症等。三、共同特性(1)1.形态结构G-杆状或球杆状、无芽孢、多数有鞭毛,能运动。致病性菌株有菌毛。2.抗原成分⑴O抗原是细胞壁成分脂多糖。以核心多糖为
3、中心的三层结构,内侧是脂类A,为内毒素的毒性成分。外侧是由重复的特异多糖,决定O抗原的特异性。⑵H抗原是不耐热的蛋白质抗原,氨基酸序列和空间构型决定H抗原的特异性。⑶表面抗原是包绕在O抗原外侧的多糖抗原,由多糖结构决定抗原特异性。大肠埃希菌称K抗原、伤寒沙门菌称Vi抗原和志贺菌称B抗原等。O抗原和H抗原是肠杆菌科血清学分群和分型的依据。表面抗原存在时可阻断。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处理能消除表面抗原的阻断作用。共同特性(2)3.变异性⑴S-R变异是初次分离的细菌,菌体抗原上都有特异性多糖链,菌落为光滑型。在人工培养基中反复传代时,
4、细胞壁上特异性多糖链消失而核心多糖仍保留,菌落变为粗糙型。⑵H-O变异是有鞭毛的细菌,失去鞭毛,动力也随之消失,称H-O变异,有时见于新分离的菌株中。4.培养和生化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兼性厌氧,主要生化特性包括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可将硝酸盐还原至亚硝酸盐。5.抵抗力抵抗力不强,加热60℃30min即被杀死,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均敏感。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能抵抗染料的抑菌作用。四、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①肠外标本:采自不同的感染部位如血液、体液、呼吸道、伤口、尿液及其他各种
5、标本。②肠道标本:疾病早期留取新鲜粪便,挑取粘液脓血部分进行培养。应在2h内进行,以利志贺菌等检出。如不能及时培养应冷藏待检。2.直接镜检G-杆菌,形态及染色性无鉴别意义。3.分离培养鉴定(1)肠外标本:采自无菌部位的标本用血琼脂,血培养时可用肉汤增菌。其他标本中含有杂菌,需用选择性培养基以增加分离率,常用伊红美蓝(EMB)琼脂,因为EMB能促进肠杆菌科细菌生长并抑制其他G-菌。(2)肠道标本:常用的选择鉴别培养基(如EMB)和针对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强选择鉴别培养基,(如SS琼脂)。如疑耶尔森菌感染可用耶尔森菌选择琼脂(CIN)。肠杆菌科
6、细菌鉴定1)常规生化鉴定:为实验室最常用的方法。各菌属(种)主要生化特性有助于鉴定细菌。2)鉴定试剂盒:选用标准化和商品化的微生物鉴定试剂盒,特点是质量可靠稳定鉴定能力强,并与编码技术结合,可用仪器读取结果,实现自动化,并提高了工作效率。3)血清学鉴定:用特异性抗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后才能作出最终报告。4)分子生物学鉴定:可鉴定至科、属、种、血清型和肠毒素基因等。甚至可区分致病菌株和非致病菌株。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粘质沙雷菌对青霉素G等抗生素天然耐药,而大多数是形成的获得性耐药。有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AmpC酶而产生
7、的耐药性。已出现了耐多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菌株,因此必须根据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并作好耐药性监控工作。同时细菌的耐药谱还可成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标志。(五)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一、分类埃希菌属包括5个种: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G-杆菌的主要成员,常引起肠内外的感染,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②蟑螂埃希菌偶而检出并有潜在的致病性。第二节埃希菌属③弗格森埃希菌;④赫尔曼埃希菌;⑤伤口埃希菌。最近还发现称为不脱胺/凝聚埃希菌G+Cmol%为48~52。二、临床意义⑴1.致病因素⑴侵袭力K抗原能抗吞噬,并有抵抗抗体和补体的作用。菌
8、毛能帮助细菌粘附于粘膜表面称定殖因子,能使细菌定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相应的症状,直接侵犯粘膜引起炎症。⑵内毒素具有发热、休克、DIC等病理作用。⑶肠毒素产生不耐热和耐热肠毒素两种肠毒素:均可使肠道细胞中cAM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