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法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

归纳法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

ID:20371154

大小:10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2

归纳法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_第1页
归纳法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_第2页
归纳法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_第3页
归纳法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_第4页
归纳法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纳法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归纳法的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华东师大物理系陈刚  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它是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作了第一次系统地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推动了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物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定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物理学研究的这种特点,也反映在物理教材之中,依照教材的安排,大多数规律是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要教好归纳法,首先应对归纳法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教学中常见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一、探索因果联系的方法──穆勒五法  1、求同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确定在各个场合先行情况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是共同的,如果是,那么这个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能够运用求同法的条件: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先行情况只有一个共同因素。  正确运用求同法,必须:    (1)分析、确定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  (2)分析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是否只存在一

3、个共同因素。  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力时,首先给出有力存在的具体实例,如“人推车”、“人提水桶”、“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磁铁吸引大头针”,然后由上述实例归纳出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此处所用的归纳法,即求同法。  2、差异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确定在这两个场合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不同,如果是,那么这个不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能够运用差异法的条件。被研究现象(结果)出现和不出现的场合,先行情况中只有一个不同的因素。要正确运用差异法,必须:     (1

4、)确定被研究现象(结果)出现不出现的两个场合。  (2)分析两个场合先行情况中改变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其中是否只有一个因素不同。  物理教学中,在讲解二力平衡时,教师先给出二力平衡的实例,即两个力满足同物、同线。等大、反向。再给出一个例子,此时两个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此例结果物体不平衡,由此归纳出二力平衡必须有同线这个条件。此处所用归纳法即差异法。  3、共变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确定先行情况中是否只有一个情况发生相应变化,如果是,那么这个发生了相应变化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存在因

5、果联系。  能够运用共变法的条件:在结果发生了程度上变化的场合,先行情况中只有一个因素发生了程度上变化。  要正确运用共变法,必须:    (1)分析结果存在的若干场合,确定这些场合中,结果发生了程度上的变化。  (2)分析先行情况中改变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是否只有一个因素发生了程度上的变化。  物理教学中,在讲解压强时,教师安排两个实验。如图1所示    并由此归纳出,在压力不变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效果越大。此处所用的归纳法即共变法。共变法是物理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归纳方法。

6、  穆勒五法中还有求同求异法和剩余法,因这两种归纳法在教学中出现较少,这里就不再展开讲述了。  从上面讨论可知,使用不同的归纳法,其所需条件及逻辑形式各不相同,但进行归纳的行为却基本相同,即都需要:  (1)观察分析结果出现的若干场合,以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  (2)观察分析这些场合中的先行情况,以获得其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二、归纳法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法。  归纳法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

7、进行归纳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归纳,得出相应结论──所要学习的有关知识。  如果要学生能归纳出结论,学生就必须具有形成正确归纳的条件。启发式教学中这些条件应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获得,因为这些条件可以通过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而获得,因而在进行归纳法教学时,教师应:  1、引导学生分析,获得形成正确归纳的条件。  (a)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先行情况,由学生自己获得先行情况中的变化因素,不变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先行情况中的变化因素、不变因素,或两者都要分析。应视运用的不同归纳法而定。

8、  引导语言诸如“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有哪些共同点(或不同点)”等。  (b)引导学生观察结果,由学生自己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  引导语言,如“这两(几)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结果有没有不同?”等。  2、在条件具备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引导语言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从中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