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57603
大小: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8
《(原创)最新2014年秋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原创)最新2014年秋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原创)最新2014年秋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原创)最新2014年秋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原创)最新2014年秋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原创)最新2014年秋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原创)最新2014年秋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原创)最新2014年秋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原创)最新2014年秋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 此篇《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仅供你参考使
2、用,同时,特别感谢黄老师搜集整理这些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生字新词,巩固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理解。 2.指导学生通过《开国大典》中掌声的描写,了解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通过正面、侧面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情绪的表现手法。 3.将古诗名句补充完整,积累古诗。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花影》,能理解诗歌大意,初步体味其所描写的情境,并熟读成诵。 5.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并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6.指导学生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关注社
3、会,调查研究,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句段。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能理解诗歌大意,初步体味其所描写的情境,并熟读成诵。 3.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 搜集整理有关“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引入:今天,有几位曾熟识的朋友再次来到我们的教室,想跟大家见面。考考你们是不是还记得它们。你们可要做好准备,集中注意力,看清楚它们都是谁! 2.出示词语:号啕。读一读
4、,记一记: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号”读第二声)你怎么记住这个词?它出现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哪篇课文?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号啕”一词口头造句? 3.出示其他词语。 指名读,齐读,检查词语是否读准。 说说“脂膏”“藐视”等词的词义。 4.指导书写。 观察词语,指名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这些词写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如:“脂膏”中的“膏”字书写时要注意它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高”第六画是“点”第七画是“横勾”。 5.熟记这些词语,听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二、金钥匙 1.过渡:重新和老朋友见面,还积累了更多的词语,收获真不少。今天语文乐园要交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金钥匙呢?
5、 2.找到《开国大典》中描写掌声的地方。 这里有夸张,有比喻,有的正面写,有的侧面说。 3.说说哪些句子有夸张,哪些有比喻,哪些是正面写,哪些是侧面说。 4.能用上夸张或比喻描述一件事物吗?如:这里的操场只有巴掌大。(夸张) 三、填一填 1.过渡:刚才我们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热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古诗句中漫步。 2.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3.读古诗,发现填空的规律:所填都是花名。依次填:梨花、红杏、桃花、白莲。 4.背一背这几首诗。 5.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花”的诗句? 四、古诗诵读 1.过渡:梨花、红杏、桃花、白莲……这么多可爱的花儿,被诗人争相吟诵,今天
6、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和花有关,想读吗? 2.读文题:花影(板书:花影) 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简要介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自由读一读这首绝句。 4.指名读,集体正音,读准几个多音字:重(chónɡ)、教(jiào)、将(jiānɡ) 5.读
7、出古诗节奏韵律: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6.理解古诗大意。 重重叠叠:指无数花影交叉叠映。 瑶台:指美玉砌成的台,言其华丽。 几度:几次。 教:让。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为什么扫不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7.带着自己的体会诵读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语文生活” 1.朗诵诗歌《七子之歌》。 2.引入。 《七子之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