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中寻形,形中辨数——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寻形,形中辨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形结合在小刘小梅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数与形作为数学中的两个基本单位,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小学数学教学屮,教师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巧妙地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直观的几何图形有机结合起来,以数化形,以形显数,通过数形的相互融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把握数学本质,激活思维潜能,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中寻形,在直观表象中建立数学模型,深化认知由于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教师要善于借助直观的图形将抽象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由数寻形,在直观表象中建立数学模型,从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学生A:因为29离30号最近,所以我会选择去30号的家。学生B:由于21离20最近,因此还可以去20号的家。师:我们就说29的近似值是30,21的近似值是20,记作29^30,21^20,读作29约等于30、20约等于21。学生C:我发现25到20的距离和25到30的距离一样,所以25可以去20号和30号W家。
3、师:若只能选择去一家呢?为了不让25为难,我们直接让它去30号的家,记作25^30,通过这些近似值,对此,同学们,你们从屮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D:我发现当数的末尾数为0,1,2,3,4时要舍去,当末尾数为5,6,7,8,9时要进一位。学生E:我发现当数的末尾数小于5,应把尾数舍去,改成0;而当末尾数大于或等于5,除了把尾数改成0外,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棒,这就是我们说的四舍五入法。二、形中辨数,在操作计算中沟通数形联系,把握本质形是直观的具体实物、图形,数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小
4、学数学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的几何概念和公式,如长度单位、角度的测量、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公式等。对于这些几何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然而小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空间意识不强,在学习中若单单从儿何图形展开分析,学生难以把握几何知识的木质特征,若能形中思数,形中辨数,借助直观的实践操作和数量的推理计算辅助学>人不仅能够沟通数与形的联系,帮助学生探究数学奥秘,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有效性。比如,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时,笔者首先出示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如正方形闹钟、相框、手帕,长方形牙
5、ff盒、抽纸盒等,让学生感知数学,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动手操手,通过量一量,计算物品的周长。有的学生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通过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得出图形的周长;有的学生用直尺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根据所记荥的数字,将四边相加算出周长;有的学生则用绳子将物品围成一圈后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还有的学生将阁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有多少格子周长就是多少厘米。这样,通过形中辨数,以数解形,引导学生直观操作,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在无形中化直观图形为数量关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6、,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图形推理和实践探宄能力。三、数形互助,在解题应用中发散数学思维,提升能力数形互助,即以形思数,以数想形的相互融合。对于某些数学应用性问题,不仅仅需要以形思数,以形辅数,还需要以数想形,以数解形,这充分体现丫数学互助互变的思想,巧借数形互助,有助于在逐次抽象中发散思维,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在一个笼子里装有鸡和兔子,其中,有20个头、54条腿,请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单从文
7、字和数字上分析,学生理解和解答起来较为困难,若能利用数形互助,先画出图形,以数化形,再挖掘数量关系,列式算式,以形解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让学生画出20个头,再在每个头上画出2条腿,再添加剩余的14条腿,画图如下:仔细观察图形,不难发现鸡有13只,兔子有7只。接着引导学生对鸡和兔子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假设20只全是鸡,每只鸡长了2条腿,那么共有20X2=40条腿,则还剩下54-40=14条腿,鸡身上再长2条腿,变成一只兔子,一直长,一直长,直到14条腿完全长完。这样就可以得到兔子的只数
8、为:14+(4-2)=7(只),其综合算式为:(54-20X2)+(4-2)=7,则鸡的只数是:20-7=13。这样,通过数形互助,使解法变得简洁明了,新颖别致。总之,数形结合天地宽,在平时数学教学屮,教师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和巧妙应用,引导学生能够以形思数,以数想形,数形互助,从而感受数形结合的独特魅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