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34474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5
《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摘要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要处理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别具匠心地安排教学。学生预习时可设计预习路径,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删繁就简,扎实训练。并要将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并延伸到其它学科,让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结合,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立体化、综合化、生活化。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G633.3:A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教学、合作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与想象,
2、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教学也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的人生发展。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教学状态的期盼,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做到更具有效化。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尝试: 1解读文本主题,整合有效资源 解读文本要把握教材的主题,要努力发现一文一品的文本个性,要恰当定位文本的情感基调。解读文本强调文本由内部到外部的延伸与辐射,视野更广阔,涉及面更
3、大;解读文本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侧重于学生怎么学有利,如何促进课堂生成;解读文本强调学习过程的渐趋性和梯度性,关注过程和方法;解读文本关注文本是怎样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解读文本之后,还需要把与文章主旨有关联的知识点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融会贯通,有机地进行整合预设,使各个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统整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想融,从而形成立体的教育课堂。例如在解读《送孟浩然之广陵》这篇文包诗的课文时,加入了其他送别诗,如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让学生
4、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这首诗及这类送别诗的内容与形式。 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它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涉猎,深厚的积淀。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处理教材,个性化的解读教材,把握住教材的“精、气、神”,高屋建瓴、别具匠心地安排教学。这样进行预设整合,才能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设计预习路径,引领自主探究 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从课前做起。以前我们提倡预习课文,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预习”一词只成了教师的“作秀”,教师疏于指导,也懒得检查,学生自然也是敷衍了事,“预习”已经失去了它的实效。其实我们可以花费不
5、太多的精力为学生设计一张“预习卡”,设计好预习路径,引领他们自主探究,这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有裨益。 比如教学《槐乡五月》一课,笔者作了这样的设计:当灿烂的桃花已经凋谢,雪白的梨花也收起了笑脸,槐花却掩映在绿叶丛中悄悄开放,开出了满树的雪白,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槐乡,最热闹的五月来临了,今天就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去游玩吧。请看要求: (1)读一读: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一找:找出课文中描写“香”的词语。 (3)抄一抄:课文中用到了好多优美的词语(或成语),请画出来并抄写在下面。 (4)写一写:仔
6、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用“有的槐花(),像()。”的句式写一写槐花,力求把句子写得形象生动。 (5)想一想:课文写了槐花以及槐乡孩子的哪些特点?请写在下面。 (6)问一问:有不懂的词语吗?请想办法解决。有不懂的地方吗?请设计有质量的问题,写在下面。 预习不是简单的读通课文,解决字词,而是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运用圈圈、划划、点点、记记等标注,画出好的词、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提出质疑。并且要培养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预习习惯的养成关键
7、还在于教师要去检查、督促,同时要先定量,再定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设计这样的预习卡,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为他们的自主探究指明了方向。课前的学习有效了,课堂中的学习自然会有效。事实证明,这些预习成果有助于课堂上迸发火花,因为学生和你会形成默契,劲往一处使,自然爆发力会增强。在有准备的碰撞中迸发的思想火花自然更绚丽,更有层次,更有高度。语文课堂也因此变得精彩起来! 3把握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3.1开端引趣,做到引人入胜 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开端
8、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就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课文中去。如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 3.2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在教学中,借助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