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

ID:19689693

大小:14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5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_第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_第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_第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_第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银川二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本卷共32道选做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神权统治B.家国同构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

2、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3.秦统一后,“废,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4.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的事情在宋代时有

3、发生。由材料可知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B.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C.分化事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5.某位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容易造成集体暴政B.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C.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6.古罗马颁布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A.古罗马人

4、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127.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其中“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主要是指A.实行邦联制B.实行分权制衡原则C.消灭种族差别D.规定行政权归总统8.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被称为“绵羊脑袋”,德意志皇帝发出的第一道法令就是“致我的

5、军队”。这一切表明A.德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B.德国政体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C.德国出现了历史的倒退D.代议制在德国没有发挥出任何积极作用9.“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10.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

6、太平天国A.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B.追求绝对平均主义C.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1.《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A.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使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地位C.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D.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12.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用上述史观

7、评价五口通商,较为合理的是A.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3.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2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14.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

8、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这种“没有理性”的民族主义的最典型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