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20918
大小:87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7
《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理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共3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第Ⅰ卷(选
2、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后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A.道家、墨家B.儒家、道家C.儒家、法家D.墨家、道家2.“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A.主张礼法并施B.重视礼仪教化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3.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扩大
3、了教育对象的范围C.稳定社会秩序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4.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5.《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6.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
4、强君主专制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7.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这反映了知识阶层A.积极倡导“君权神授”B.希望君主实行“仁政”C.喜欢空谈纲常伦理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8.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作用最为显著的发明是7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9.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掉大半。你认为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B.人性
5、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10.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下列对两者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11.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A.汉朝B.南北朝C.唐朝D.宋朝13.《明夷
6、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14.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15.“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
7、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克己复礼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16.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限制君权C.天下为主,君为客D.民为邦本18.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
8、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是A.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C.李贽“异端”D.经世致用思想19.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