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

ID:19687436

大小:69.5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5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_第1页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_第2页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_第3页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_第4页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关键词】实验教学意外教学资源【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0083-02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能获得应有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验教学活动中,往往事与愿违,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打乱教师的教学预设。作为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如果能善于化“意外”为教学资源,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一、实验材料中的“意外”[案例]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一课前,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带一根金属片(长条形)或金属丝到课堂上做实验

2、。教师在观察学生实验时发现有一个小组带来了一个圆形的金属片。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热在金属条(丝)和圆形金属片中传递的方式一样吗?让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关键词】实验教学意外教学资源【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0083-02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能获得应有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验教学活动中,往往事与愿违,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打乱教师的教学预设。作为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如果能善于化“意外”为教学资源,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一、实验

3、材料中的“意外”[案例]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一课前,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带一根金属片(长条形)或金属丝到课堂上做实验。教师在观察学生实验时发现有一个小组带来了一个圆形的金属片。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热在金属条(丝)和圆形金属片中传递的方式一样吗?生1:不一样,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生2:—样,因为它们都是金属材料。生3:我觉得不一样。热在金属条(丝)中只能朝两个方向传热,在圆形金属片中应该能朝很多方向传热师:请你在黑板上画一画好吗?(生3在黑板上画示意图)师:加热它们的不同部位,热会怎样传递?生4:加热中间会向边上传热。生5:加热边上会向中间传热。师:那么,如何用实验来

4、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分析]上述案例是教师将实验材料中的“意外”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个成功案例。案例中该教师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紧紧抓住了实验材料中的“意外”,并把它开发为新的教学资源。本来的实验设计其实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只是验证热在金属条(丝)中,从加热的地方向远处传递。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意外”的材料,反而把验证性实验转换成了探宄性实验。“热在金属条(丝)中会怎样传递?热在圆形金属片中会怎样传递?加热不同的部位,热会怎样传递?”这些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学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探究寻找答案。[反思]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课程。由于实验活动众多

5、,在材料方面出点“意外”应该属于“家常便饭”。在以往的听课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意外”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挖掘“意外”中的价值,因而不能很好地将其开发为课堂教学资源。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如果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即使我们在教学中有利用教学“意外”资源的意识,但在真正遇到“意外”时往往会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从容应对教学中的种种“意外”,才能化“意外”为新的教学资源。其次,要增强紧抓“意外”的意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往往一闪而过

6、,稍有迟疑就会错过,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当“意外”出现时,就要紧紧抓住,灵活处理。二、实验数据中的“意外”[案例]探究活动: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是否一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研宄磁铁》)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好研究方案:用细铁丝把磁铁固定在铁架台上,在磁铁上确定五个点分别悬挂回形针,通过比较回形针的个数来比较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见下图)让学生分组研宄,研宄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数据。各组数据如下:看到第2小组和第5小组出现的“意外”数据,教师开始显得慌乱。稍微停顿后,教师并没有根据“新情况”调整教学设计,而是继续按原来的教学预设往下“走”:请同学们观察并分析这些数据,看看能发

7、现什么规律。生1:我发现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生2:不对。第5小组A点和B点的磁力就是一样大的。生3: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大。生4:我有意见,磁铁不一定是两端的磁力最大,第2组D点就比E点磁力大。磁铁什么部位磁力大,还要根据具体的磁铁来定。看到学生们的结论与正确的结论“背道而驰”,教师赶紧收回发言权:同学们的发现真多。第2小组、第5小组与其他组的规律不一样,可能是他们操作时有错误,课后你们可以再研宄看看。[分析]实验数据出现“意外”是科学探宄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