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20736
大小:4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3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发表时间:摘要: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面对的一大难题,它对教学质量、课堂纪律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予以关注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管理尤其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明晰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学生教师社会因素;应对策略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学生的课堂问题行
2、为是教师在教学中较敏感的一个话题,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回避,而是要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成因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门道,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和有秩序进行。一、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1.纪律观念。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不经老师同意随意出入课堂,随意窜位,甚至在教室里打闹,扰乱课堂。2.学习观念。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焦躁不安、不听课、打磕睡。上课时看课外书、吃东西、打游戏机,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等。.品行观念。大声说话,惹事生非,时有乱争辩、钻牛角尖、顶撞老师等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二、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
3、复杂的,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还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不加分析地将各种问题行为都归咎于学生是片面的。首先,从学生因素看课堂行为问题:1.认识和行为习惯问题。有些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对纪律缺乏正确认识,不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不能约束自己。2、情绪和性格问题。由于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导致情绪低落,心情不好,或对某些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对立;?学习不良,屡屡失败而产生厌烦情绪;也有的学生争强好胜,任性、执拗,受到挫折后,为了发泄不满而有意违纪。3、人际关系问题。由于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有意搅闹课堂,给教师出难题;有时同学之间形成小团体,课堂
4、上互相攻击。对抗,违反课堂纪律。其次,从教师因素看课堂行为问题:1.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师讲课不认真,枯燥乏味,学生听不懂、不爱听、没有兴趣2.教学能力差。教师缺乏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违纪行为。3.教学作风不民主。有的教师主观专断,不尊重学生,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粗暴,体罚学生,激起学生反感,产生对立情绪。最后家庭和社会因素的看课堂行为问题:1.家庭的不良影响。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别人所无法取代的。然而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和生活中态度不端、言语失当、举止粗暴、自私专横、不尊敬长辈、行为不正
5、甚至违法乱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并在课堂学习行为中有所表现。其次,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家庭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影响很大。再次,家庭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影响很大。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改革开放中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在物欲的驱使下,社会风气不容乐观。种种不劳而获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多元文化的影响,在社会上滋生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机会主义等不良思想,往往导致人情淡漠、缺乏同情心、责任感,对学生的思想带来负面影响。往往容易使学生
6、走向反学习的一面。第三,新的劳动力就业机制尚未完成,大学生择业机制还不很健全,择业中的不正当行为进一步导致了就业中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这些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人认为有没有“门路”是能否找到好工作的关键,学习成绩与能力并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则表现为抗拒学习、破坏教学环境、妨碍他人的正常教学活动等,把挑战教师权威当作自己的胜利与成就。二、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一)明确什么是期望的学生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对什么是适当的行为、不适当的行为有一个清楚的概念。L.坎特、M.坎特(L.Canter--M.Canter)、格拉塞(W.Glasser)非常强调学
7、生的责任,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承担其导致的任何消极后果,因而,他们强调建立和强化课堂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即通过强化使学生明了什么是合适的行为,什么是不合适的行为等。但教师不宜通过威胁方式强迫学生遵守规则和接受不遵守规则的相应后果,而应通过避免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和不允许其以任何方式干扰教学过程来维持教师的教学权利和其他学生学习的权利。当然教师不应总是着眼于消极后果,而是不断运用积极强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期望的行为上,并鼓励他们继续那种行为。(二)把要求变为程序、常规学生明了什么是适当的行为的同时,教师应把要求适时地转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