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53449
大小:162.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9-21
《「中国文化史」课程讲授大纲和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文化史」課程講授大綱與內容第一章序論第一節文化的主要含義(討論題)第二節文化與文明之異同(討論題)第二章中華民族與文化起源之探索第一節外來說及其駁斥第二節一元論二元論多元論第三節起於河流起於山嶽第三章傳統中華文化特質之探索第一節文化特質形成的背景第二節中華傳統文化特質之分析第三節國家凝成與民族融合第四章周的制禮作樂與中華民族與文化的初定第一節禮器的出現與禮樂制度的產生第二節血緣關係奠基下的政體之建立(封疆建籓與宗法制度的建立)第三節禮制世界的規範(食、衣、住、行、婚嫁)第四節「內華夏而外夷狄」觀念的正式確立第五章禮崩樂壞與多元化理論與思想的產生第一節宗法制
2、度的破壞與社會秩序的紊亂第二節諸子百家學說的興起與多元化科學哲學思想的出現第三節社會地位與生活規範的改變第六章大一統政權的確立及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第一節秦的統一典制與文化發展的關係第二節漢的重農與尊儒與文化發展的關係(包括農業技術與農民生活之改變)第三節文治政府出現後所形成的特殊風尚(食、衣、嫁娶風尚之改變)第七章諸族並興及其文化之融合第一節邊疆民族之興起及其入主中原第二節與文化融合相關政策之推行第三節宗教勢力之興起及其與傳統文化之融合第八章新中華民族的確立及其因而興起的士人文化第一節胡漢融合後的政權與文化之確立第二節新文化內容之簡介(包括食衣舞樂)第三節士人政
3、治的興起及多元化的文化成就第九章近代化中華文化的產生及其變質第一節以理學思想為本位的新文化的產生及擴大第二節科學思想知識與技術的全面發展第三節豐富而多元化的都市文化之出現第十章近代中華文化的變質與衰退第一節西方文化的傳入及其對傳統文化發展的影響第二節傳統文化的僵化與衰頹第三節知識份子的覺醒與改革主要參考書目: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許倬雲著聯經出版中國文化新論,<社會篇>「吾土與吾民」聯經出版中國文化史杜正勝主編三民書局出版中國上古中古文化史陳安仁著西林出版社出版中國文化史(上中下)柳貽徵著正中書局出版中國文化史導論錢穆著正中書局出版中國文化46謎許立言等編著台灣商務
4、印書館出版授課正文:第一章序論一、為什麼要學中國文化史?先要問,為何要學歷史?理由雖多,但主要的是,人之所以異於其他生物之處即在人能保存知識,而知識的保存即是歷史。也可以說,歷史是證實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道理之一,所以生而為人,尤其是要做一個有知識的人,都應該學歷史,更何況進入了歷史系本來就以專研歷史為職志。再問,為何要學中國文化史?文化涵蓋範圍十分廣泛,吃飯穿衣是文化,學術臭想是文化,藝術創作是文化,科學哲學也是文化的一環,自然政治體制與發展更是文化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今日的台灣文化不可否認的,其內涵的大部份仍屬於中國文化的範疇之中,能夠對過去的中國文化的發展多
5、一些認識,不但可以增加我們對今日台灣種種現象多一分深入的認識,也可以讓自己瞭解自己的行為規範、思考模式之所以與日本人、美國人等其他民族人們不同之由來(如中國人重視家族倫理關係,故有伯父、叔父、姨父、姑父、舅父等之區別,而英語系民族只以一個uncle統稱之)更能對日後個人的研究內容與生涯規劃多一些厚實的基礎。本課重點在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發展與變化的流程,逐步介紹其內容及與現代生活之關係,因為政情變化仍是導引文化進步的源動力,因此整體發展的說明仍以各斷代為骨架,但因為同學們都修過中通,因此政治變化的詳情非本課所介紹的重點而以其變化對文化發展產生的影想為介紹之主
6、要內容。第一節文化的主要含義(先讓學生自由解釋文化的含意)至少包括:生活方式、處事態度、學術思想、政治思想與組織、風俗語言、民族組成方式、經濟發展形態、科學思想、知識與技術等多方面內容第二節文化與文明之異同(先讓學生試析兩者之異同)同:皆為人類活動與進步的軌跡異:文化,包含層面廣闊(可說包含文明的部份),而以精神層面的表現為重心,比較抽象文明,較偏重物質生活方面的進步,可以較具體的表現出來第二章中華民族與文化起源之探索第一節外來說的興起及不攻自破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十九世紀西力東漸以前,由於很早就進入農業文化的中華政權,長期處於文化與政、
7、軍力量都優於四周弱小民族的情境中.而且,過去的文字記錄中,向來是自成一源.從未有文化外來的關念.於是,自然而然的,我們把眼光所及之處稱之為「天下」,而自認為居於天下的中心,故自稱「中國」(或中華,華有偉大美好之意).同時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皆與動物同類)稱呼居於中國之外的鄰邦弱小民族.同時又認為,中華文化乃承天命而生,當然自成一源.為天下的主要文化。然而,自鴉片戰爭失敗以來,接連不斷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打擊,除了極少數的有識之士外,大多數的中國人民甚至知識份子,由失望悲傷的心情,逐漸轉為喪失自尊心竟至崇外媚外的心態.而隨著船堅砲利東來的外籍學者,或由於
8、優越感的作祟,或由於對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