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69893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2
《爱莲说设计无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爱莲说》教学设计骆维颖一、教学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说”这种文体的体裁特点2、朗读课文,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分析莲的形象,学习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主旨的写法。突破方法:1.在诵读中理解感悟;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教师点拨。三、本课地位本课是托物言志的典范之作,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同学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
2、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欣赏屏幕上一组莲花图片,回忆并吟咏写“莲”或“荷”的诗句。(幻灯片出示储备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是啊,莲披霞带露,亭亭玉立,微风轻拂,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鼻,怎不惹人怜爱?宋人周敦颐更是爱莲,曾亲自率领属下挖了四十多丈的荷塘,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感官场黑暗,爱莲花的高洁,于是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花》,以表志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回顾所学
3、,温故知新,为走入文本作铺垫。】(二)、明确目标屏幕出示,学生朗读(速度放慢)【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三)导学达标1、检查预习【识记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1)、请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介绍一下作家作品(2)、请一名同学介绍“说”这种文体教师补充,幻灯片出示: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因在庐山莲花峰前住过,峰下有溪,故世称“濂溪先生”。“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它通常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爱莲说》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2、诵读
4、感知【以读带讲、百读成诵,感知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并为理解文章主旨及背诵奠定基础】(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字音与节奏重点字词(大屏幕出示):周敦颐()蕃()淤泥()清涟()濯()亵玩()隐逸()噫()鲜有闻()(2)、学生自由读,教师订正字音、节奏与情感老师指导朗读:①注意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③注意抑扬顿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染”和“妖”一扬一抑④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3)、指名
5、读,同学评价(4)、齐读,再次感知内容,体会情感(5)、学生通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词、句的含义,疏通文意。①学生独立完成文意疏通,用红笔划出有疑问的地方,以备质疑。②小组内交流讨论疑难,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解疑③教师点拨重点词:蕃: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枝”都是名词,译为“长枝蔓”“生枝蔓”。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隐逸:指隐居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宜乎众矣:应当。今译为“合适”。重点句:(1)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两句与此相同。(2)倒装句:“菊之爱”,“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3、重点研读 【读透课文,走进文本,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培养质疑、合作、探究能力。】(1)自读第一段,画出作者写了莲花美好形象的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展开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小组合作,说说莲这些形象喻指君子哪些特征?出……不妖: 高洁质朴中……益清:正直、美名远播亭……亵玩焉:清高正派提问:作者赞美莲花,却处处赋予莲人的品质,作者果真是单纯赞美莲吗?明确:是借莲
7、花喻指君子的美好品质,在写法上,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3)研读第二段,说说作者除写莲花外,还写到了别的哪些花,这些花喻指什么样的人?菊----------隐逸者,喻指消极避世的人牡丹--------富贵者,喻指贪图富贵的人(4)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作者对这两种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明确:衬托手法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是花中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与陶渊明高洁隐世的处世态度相符,又与莲的高洁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