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分析

高考地理命题分析

ID:18827776

大小:78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25

高考地理命题分析_第1页
高考地理命题分析_第2页
高考地理命题分析_第3页
高考地理命题分析_第4页
高考地理命题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命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揭秘高考地理命题一、了解考试的功能:      a.选拔性考试:重视试卷的区分作用,要求在试卷中设计不同难度水平的试题,已将考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高考)     b.水平性考试:强调试卷难度的稳定,特别需要某一特定难度区间的试题(例如:学业水平考试)     c.成绩考试:则注意考查对一段时间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强调试卷中试题的覆盖面所考查内容的比例(例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      考试命题看似轻而易举,实则技术性很强。要求相关人员不仅业务扎实,熟悉学科的教学情况和教育测量理论,还要掌握命题的技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命制出高

2、质量的试卷,满足社会需要。      设计好一项高利害考试应该考虑三方面内容:信度、效度和可操作性。二、考试的信度       信度是考试结果是否可靠、可信的重要指标。如果同一考试的不同考次对同样一个人给出的评判的等级或分数相同,那么这个考试就值得信任,就有较高的信度。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     (1)试卷中试题的数量     (2)试卷中试题的质量     (3)主观性试题评阅的准确性     (4)考试的实施标准三、考试的效度       效度是一项考试考查到所要考查内容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根据考试分数对考生某方面能力进

3、行推断的准确性程度。      影响效度的因素    (1)所设计考试与测试任务的吻合程度     (2)试题命制的水平     (3)考试内容对不同群体考生的公平性四、高考试题的编制原则 (一)、试题构成的要素    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与评分参考    四个要素构成       1、立意     立意反映考查目的,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包括知识与能力。     对立意的具体要求是:   ☆立意要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   ☆立意要准确,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立意要重点突出,考查目标要有层次和相关性。    2、情

4、境   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其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     ☆服从立意。根据立意的要求剪裁,选择有关的知识内容,尽量避免无用信息。    ☆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境,情境科学,可信。    ☆情境新颖,有相当的信息量和一定深度。    3、设问   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其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     ☆围绕立意,根据情境选编设问。揭秘高考地理命题    ☆设问针对重点内容并涵盖其他内容。    ☆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    ☆设问语言准确、简明、通俗。    ☆考试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通俗。避免出现影响

5、答题的啰嗦而含义不清的设问。     例1:(2009年安徽卷)第34题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该小题题目提供了解题的方法——比较法;考查的范围——图示区域;比较的对象——西北部和东南部;考查的内容——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类型,设问明确,便于学生答题。如果将设问修改为“说明图示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难度肯定会增加。    4、答案与评分参考    答案与评分参考是试题构成的重要部分,没有答案与评分参考不能称其为完整的试题。    ☆  选择题答案要唯一,具有排他性。   ☆

6、   答案与评分参考的关系要一致。   ☆主观题答案要符合解答要求,评分参考应明确。如:只要观点或结果对就可以给分;还是因叙述或解答的正确顺序分步给分;或部分对就给分。    试题的组成 一、立意   ☆学科(思想、核心内容、发展)   ☆社会(重大主题、发展要求)   ☆学生(生活实际、课程内容、学习水平) 二、情境   ☆来源(原型、加工)   ☆构成(文字、图形、数据)   ☆揭秘高考地理命题联系(内部联系,与立意的联系,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设问   ☆ 能力目标(课标、大纲、说明)   ☆高度与角度(体现立意的程度、

7、涵盖情境的程度、科学性、创新性、灵活性、开放性)   ☆难度(适切性、层次性、区分度)   ☆  语言(简洁、指向性) 四、答案与评分参与   ☆科学性(准确、全面、逻辑)   ☆排他性和包容性(选择题选项设置,综合题答案设置)   ☆可达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可以达到、阅卷可操作,有空间)    例2:2009安徽33。 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

8、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