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

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

ID:18078396

大小:19.3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3

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_第1页
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_第2页
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_第3页
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_第4页
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构建数学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  数学课堂的“情”主要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心的情感体验。数学课堂的“理”指的是数学概念、方法、公式、思想、教材的逻辑体系、教学的策略等。如何构建“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现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策略。  一、情境创设,因“情”入“理”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

2、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那么情境的创设,应遵循怎样的策略?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应因“情”入“理”。因“情”入“理”是我们主动认识未知的途径。  1.用教材教,掘“情”渗“理”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富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3、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案例: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单元,教材提供的是用列举的方法寻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但是“短除法”作为最实用的解题模式,不教甚为不舍。为了使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并在数学素养上有所提升,笔者把课本第30页“你知道吗”这一部分内容作为掘“情”渗“理”的前奏。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学《九章算术》“以多减少,更相减损”,二是教学辗转相除法,三是到了现代,人们常用的方法。这些数学史的穿插让数学知识由“生硬”变得“柔软”。

4、学生在这样一个数学发展进程中,体会到了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到了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过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数学知识的情感,更为可贵的是使学生明白“短除法”的“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源于生活,源于发展,是真实存在的。  2.基于生活,激“情”寻“理”  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体会知识的价值。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发现身份证号码的编制规律这个“理”,教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5、。师: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唯一的数字编码,你知道是什么吗?生:身份证号码。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你只要任意报一个,老师马上就能猜出是你家哪个成员,谁愿意试试?师: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这其中藏着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至此,学生数学情感已被教师创设的这一生活情境所激发,寻找这一知识的“理”也就变得那般迫切与需要。  用教材教,掘“情”渗“理”,基于生活;激“情”寻“理”都是情境创设中一些可参照的做法,体现了情境创设、因“情”入“理”的策略。只有点燃学生认知需要的“情”,才

6、能更好地让学生主动走入数学知识的“理”。  二、教学过程,合“情”合“理”  教学过程的核心即课堂生成与预设。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充满生命的气息,才拥有了撼人心魄的感动。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准备,精彩的生成必然变成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正如特级教师贲友林所说:“教学,我们要三思而后行。一思:学生现在在哪里?二思学生走向哪里?三思学生怎样走向那里?”教学中,我们只有清楚地知道这三点,才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水到渠成

7、、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  1.知“起点”,才能顺利起航  奥苏伯尔说: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前就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要对学生的知识“有底”,如此,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走向最近发展区。因此,这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把它称为课堂教学的“起点”。知“起点”,才能顺利起航。否则课堂将成为教师自己的“独舞”。在一次县复习课研讨活动中,笔者借班上课,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的世界》。  当老师问: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你是怎么想的?课堂便开始

8、沉浸在奇怪的沉默中,再也泛不起一丝涟漪。我尴尬于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短除法,尴尬于学生口中出现的数学概念——“互质数”。这些都是人教版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与概念。而现在的苏教版教材中不再提起。学生的沉默,让我只能唱独角戏。  反思这场“独角戏”,学生的认知结构里只有“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对于列举法、大数扩倍法,他们毫不知情。我没有关注他们的学情,不知他们的起点,他们对于我,只能是极不情愿地被我拉着拽着,开始一段莫名其妙的航行。我一厢情愿的预设,缺失了课堂的生成。课堂的脱节,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