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辩证思维观 2

论老子的辩证思维观 2

ID:17701822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4

论老子的辩证思维观 2_第1页
论老子的辩证思维观 2_第2页
论老子的辩证思维观 2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老子的辩证思维观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子》一书,短短五千言,里面却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辩证法思想的形成直接反映了当时激烈多变、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春秋时期,由于所有制发生变革,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内都出现了许多变化。“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成为当时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子通过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反思、考察,在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辩证法命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其辩证法思想是对当时重大社会变革的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同时也是辩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一首先,老子通

2、过对大量社会、自然、人生现象的观察、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矛盾概念。如:大小、多少、高下、远近、厚薄、重轻、静躁、白黑、朴直、雌雄、母子、美丑、善恶、强弱、利害、祸福、是非、真伪、贫富、治乱等,涉及到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道德、审美等领域。在论述这些概念时,老子的着眼点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如:“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或祸之所伏”;[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行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3]等,较系统地揭示了事物的存在是相互

3、依存的,矛盾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基础。在老子提出的一系列矛盾范畴中,“有无”是最高的一对范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辨证思维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峰。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一些零碎的、不系统的辩证法思想。史伯第一次用逻辑思维的方式提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用“和”、“同”两个对立的哲学范畴,概括了事物对立同一现象。伯阳父首次开辟了我国古代“阴阳”矛盾学说的理论先河。史墨提出了“物皆有贰”的朴素矛盾观。老子集前人的哲学思想之大成第一次提出“道”的学说,把“道”作为实体范畴,说

4、明万物产生的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问题,把前人的一些理论成果纳入自己的体系,成为表述“道生万物”的辩证过程的理论环节。因此,其“道”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天才的辩证法思想。“道”是“有无”的统一。“道”与天地万物不同,万物可谓“有”,而“道”非事物,只能为“无”。无言其体,有言其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之“无”,是对于具体事物而言的,非“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4]因此,“道”既是“无”,又是“有”。“只有就‘有’作为纯粹无规定性来说,‘

5、有’才是‘无’---一个不可言说之物,它与‘无’无区别,只是一个单纯的指谓上的区别”。[5](p193)黑格尔的这句话也许有助于我们对老子“道”的理解。其次,老子提出了对立面相互转化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对立面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7],“三十幅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8]“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

6、损”。[9]福与祸、有与无、益与损等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第三,通过对老子提出的一系列辩证法概念、命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老子都有所涉及,尽管其论述是零星、不系统、非科学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但其中的思想火花对后人的启示作用是巨大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质内容。对此,老子有较深刻的论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0]locatedintheT

7、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3这里包含着几个重要的概念,即,一、二、三、阴阳、和气。一即有,有生于无,无即道,然后一生二,二即阴阳,而三即阴阳的对立统一,和气

8、。此处的“一”已经不是具体的数字一,认识论上包含了概括追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思想,是一普遍性,已接触到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总体和个体的矛盾关系问题。从一到二就出现了对立,阴阳这个概念就是从无数个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来的,而对立概念的产生,在辩证法形成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普遍性只有与对立发生联系才具有本质性。换句话说,具有特殊性的普遍性,才是本质性。”[11](P114)因此,对立的揭示关系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三即和气,即阴阳对立统一,也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