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无”与“有”的二元辩证思想

论老子的“无”与“有”的二元辩证思想

ID:21830178

大小:90.2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25

论老子的“无”与“有”的二元辩证思想_第1页
论老子的“无”与“有”的二元辩证思想_第2页
论老子的“无”与“有”的二元辩证思想_第3页
论老子的“无”与“有”的二元辩证思想_第4页
论老子的“无”与“有”的二元辩证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老子的“无”与“有”的二元辩证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老子的“无”与“有”的二元辩证思想【摘要】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上下凡五千余言,充满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1],如“大小”、“有无”、“祸福”、“贵贱”、“上下”、“难易”、“利害”、“强弱”等等,皆是其真实的思想精髓所在。尤其是老子的“有”与“无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二元论”[2]特征。虽然有人会说,这是拿西方哲学的套路来束缚古人思想的魅力,会造成哲学的混乱,但是笔者认为从另外一个独特的角度进行思考,来发掘先人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为后世所用,善莫大焉。【关键词L二元论无为有生于无有无相生【正文】老子在其传世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一曰“道”,二

2、曰“无”,这在中国哲学史上都还是第一次。庄子在其《庄子•天下篇》中评价老子的哲学思想时,如是说:“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3],庄子也是用“无”“太一”(即“道”)来总括老子的哲学。因此,要想真正地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就必须从这二者入手。又因为“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灵魂所在,要想讨论“无”与“有”的关系,则绕不开“道”,所以在此从老子的“道”入手。什么是“道”呢?老子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道”的确切定义,而是以“无名”、“朴”、“无象”、“无形”、“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等词语代之,道是“混成”之物,是先天地而生的,用老子

3、的原话说,则是“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在老子那里,“道”具体有三种含义__世界本源、世界存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4]后来王弼在给老子《道德经》做的注中说:“所谓道一一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5]“道”没有形状,没有名称,它作为万物的根本而存在,所以才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什么是“无”呢?老子《道德经》一共八十一章,其中提到“无”的就达四十章之多,“无”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6]在老子那里,“无”是形而上之空无,是

4、虚无飘渺的。什么是“有”呢?《说文解字》中“有”的解释为:不宜有也。谓本是不当有而有之称,引伸遂为凡有之称,凡春秋书有者皆有字之本义也。[7]“有”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8]在老子那里,“有”则是指形而下之实有,是实实在在的。老子直接了当地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其意思是说,“有”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源,而“无”则是“有”的本源,“无”是本源之源,是产生“有”的精神本原。任继愈先生在其《老子绎读》一书的前言中说,“无”也是“道”,“道”也是“无”。[9]二者均为形而上之空无,是虚无飘渺的。“无”常用来指

5、称最高本体“道”的特性,这也是《道德经》中最常见的用法。[10]如《道德经》三十二章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之能臣也”。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总的来说,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为最高的原则,而“无”总是被看作是次等的、派生的、消极的(否定性的),“有”高于“无”、优于“无”[11]。而在老子《道德经》里,“有”与“无”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道德经》第二章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明确提出有无相生,认为“有”与“无”是相互对立而生的,既相互对立,又相

6、辅相成,相得益彰。《道德经》第四十章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提出有生于无,[12]所有的物是从“有”中产生的,而“有”是从“无”中产生的。[13]这恰好与西方哲学中崇有抑无的观念相反。从这一点也可看出,《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但并非一时之功,就老子“有”“无”关系的前后变化亦可拆穿“老子一夜便作《道德经》之传说。在讨论关于“有”与“无”的具体关系时,许多学者都困惑于老子《道德经》后半部分第四十章中提出的“有生于无”的观点,大多都认为这是与第一章中“有无相生’的观点相矛盾的,如陈鼓应先生说:今本“有生于无”之说,显然与第1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无法对应。第1章的“无”、“有”是“同出而异名”地指称道的。[14]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老子的思想,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因循守旧。故在此将对“无”与“有”这一二元辩证的关系加以详细的论述,并阐释其与西方哲学的具体不同,意欲呈现一个更加清晰的老子思想精髓。“有”与“无”的关系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无相生”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有生于无”的阶段。“有”与“无”关系的这一微妙变化,不仅反映出老子思想的不断变化性,也隐含着老子对世界(亦即老子所说的天地万物或自然)更为理性的认识。(一)第一阶段__有无相生

8、“有无相生”见于老子《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