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先天性梅毒60例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先天性梅毒60例临床分析作者:杨祖钦林振浪刘春梅【关键词】先天性梅 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致胎儿先天性感染所致。现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的先天性梅毒6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胎龄28~37周13例,37~42周45例,>42周2例;入院时龄<24h8例,1~7d32例,8~28d20例;出生时体重1430~4120g。在本院出生患儿42例,外院出生18例。所有在本院出生的42例新生儿
2、母亲产时血RPR均呈阳性,滴度1:1~1:64,新生儿血TPPA均(+)。所有病例均采集患儿血清和脑脊液标本。 1.2临床特点 肝脏肿大42例,伴有肝损害31例,伴有病理性黄疸20例;白细胞升高38例;脾脏肿大25例;肢端、掌趾脱皮、皮肤斑丘疹30例;口周肛周皲裂8例;鼻腔脓血涕3例;血小板减少5例;肾功能损害11例;发热9例;腹胀、出血4例;心脏杂音5例;硬肿、水肿3例;低体温3例;并发神经梅毒6例(抽搐1例);肺炎10例,贫血15例,TORCH感染、低血糖各4例,败血症2例;两肺闻及湿音、进行性
3、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确诊为新生儿透明膜病2例,高血糖1例。无临床症状5例。患儿母亲有自然流产史3例,死胎史2例。60例均行四肢长骨X线摄片,3例异常,表现为四肢长骨层状骨膜增生、骨干小片状骨质破坏。 1.3治疗 青霉素钠针:5万U/(kg·次),静脉滴注,1次/12h,7d后改为5万U/(kg·次),静脉滴注,1次/8h,总疗程14d,如合并神经梅毒则总疗程3周[1]。对合并细菌感染病情严重者加用头孢菌素第二代或第三代,按100mg/(kg·d)静脉滴注,1次/d或1次/12h,疗程10~14d。
4、对症治疗: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1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予急诊换血治疗。 2结果 2.1梅毒血清学检查3 60例患儿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均呈阳性反应,血清RPR滴度1:1~1:64;60例患儿母亲中55例RPR和TPPA均呈阳性反应。在本院出生患儿的母亲42例,在分娩前TPPA均阳性;外院患儿母亲13例RPR和TPPA均阳性反应,另5例患儿母亲拒绝检验;60例患儿父亲44例RPR和TPPA均阳性,16例拒查。CSF-RPR阳性6例(1:1~1:8),此6
5、例CSF-TPPA亦均阳性,同时脑脊液常规检查均异常,表现为蛋白增高(PRO>1800mg/L),CSF中白细胞>15×106/L。所有病例HIV抗体均阴性。 2.2转归 治疗后,临床症状、肝肾功能恢复正常、贫血纠正、血小板恢复正常,皮疹痊愈30例,2例因病情重自动出院,1例为早产极低体重儿、NRDS,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血RPR于青霉素治疗14d出院时复查,阴转率91.23%(52/57),另外5例仍阳性,其中2例家属同意在本科继续治疗,另外3例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出院后均嘱其2、3、6
6、、9、12、18个月回本院门诊复查,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头颅B超、血RPR(3个月1次)。复诊资料完整28例,血RPR于3、6、12个月阴性率分别为96.43%、100%、100%,大部分生长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 3讨论 皮肤损害是早期先天梅毒的重要体征,本组中30例(50%)特征性表现为掌跖部位铜红色斑疹、口周肛周皲裂、鼻腔脓血涕、多发脓疱疹。肺部感染和肝脾肿大是仅次于皮疹的体征。辅助检查可发现低蛋白血症、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受累。本组5例(8.33%)患儿出生时无异常,仅梅毒血清学检查
7、阳性。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可累及多脏器,其皮疹易与尿布皮炎、皮肤念珠菌病、大疱表皮松解症相混淆,而无皮疹的患儿出现喂养及呼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又易误诊为肺炎、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常见病。可见新生儿期诊断先天性梅毒较为困难,这是由于:只有一部分先天性梅毒儿在新生儿期出现症状;母血梅毒螺旋体IgG抗体可经胎盘到胎儿,不能作为单独确诊依据;诊断上缺乏金标准。活体组织梅毒螺旋体检查虽方法可靠,但标本不易收集,灵敏度低,难以推广,故常需根据临床、X线检查以及血清学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8、[2]。本组病例入院时20例患儿的父母亲隐瞒或不知自己有梅毒病史。患儿入院时初诊为“败血症”、“肺炎”、“新生儿感染”居多,入院后检查发现RPR阳性,再查TPPA确诊。对所有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均应腰椎穿刺做脑脊液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神经梅毒,以选定治疗、随访方案。本组60例中,3例家属拒做腰穿检查、2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共6例未做腰穿,其余54例做腰穿的患儿,诊断神经梅毒6例。3 一般认为,16孕周前螺旋体被胎盘绒毛膜的郎罕层阻断较难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