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药物性肝病46例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药物性肝病46例临床分析【关键词】肝病;分析;药物 随着临床用药种类日益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资料显示,药物性肝病约占所有药物损害病例的10%~15%[1],其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由于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多样化,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本文对我院住院的4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997年至2005年在我院住院的药物性肝病患者4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0岁~76岁,平均年龄42岁。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住院病历,记录服药史、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
2、各种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治疗用药及转归。诊断标准[2]:给药后1周~4周内出现肝损害的表现;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等过敏现象;周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大于6%;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临床和病理征象;巨噬细胞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阳性;肝炎病毒标志如HBsAg、抗HBc、抗HAV(IgM型)、抗HCV、抗HDV、抗HEV等阴性;偶尔再次给药后又发生肝损害。凡具备上述第一条,加上2~7项中任2项者,即诊断为药物性肝炎。 2结果 2.1用药情况本文涉及致病药物34种,其中西药25种,中药9种。用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滴注,均按常规成人剂量,没有超量给药,具体用药种类及例数见
3、表1。 表1引起46例肝脏损害的药物分布(略) 2.2临床表现、分型及实验室结果 2.2.1肝细胞损伤型共39例,由抗结核药、抗生素、抗肿瘤药、中药、降糖药、解热镇痛药等引起。大多数病例于服药1周~1个月间发病,临床表现类似病毒性肝炎,多有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无发热及皮肤瘙痒,2例出现皮疹,26例有黄疸,5例出现肝肿大,胆红素<85μmol/L21例,胆红素<170μmol/L4例,胆红素>170μmol/L1例,ALT200U~800U,最高者达1400U,AST50U~450U,ALP<180U/L,13例轻型患者无黄疸,症状轻微。 2.2.2肝内胆瘀型3共7例,
4、因应用壮骨关节丸、复方炔诺酮、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芬氟拉明引起,此型潜伏期较长,大多服药时间在1个月~2个月,表现乏力及消化道症状轻,黄疸重,其中5例有明显皮肤瘙痒,2例有发热,胆红素平均180μmol/L,ALT90U~500U,AST80U~300U,ALP>200U/L,黄疸消退缓慢,恢复正常时间1个月~3个月不等。 2.3治疗及转归确诊后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卧床休息,应用强力宁、甘利欣、维生素C、茵栀黄、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对于胆汁瘀滞明显者应用熊去氧胆酸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病情恢复较快,平均约1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个别胆瘀者3个月左右肝功恢复正常,所有病例预后好,无一例死亡
5、。 3讨论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se,DILD)是一种医源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转化成有活性的代谢物,大部分药物在体内被转化成稳定的代谢物,但有少数药物被转化成有潜在毒性的活性代谢物,或者经细胞色素P450使药物氧化成有活性的亲电子物,或者由细胞色素P450对某些还原性去卤素化起催化作用,形成相应的自由基;或者通过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本身将一些药物还原成自由基,直接损害肝脏,药物干扰肝细胞的代谢过程。有些药物会影响胆红素、胆汁和脂肪的代谢,对肝细胞主要结构有毒性作用,造成直接损害甚至导致肝细胞的坏死。药物诱发免疫变态反应
6、介导的肝损害[3]。药物性肝病可分:可预知者:药物的毒性和药物动力学的特点均较明了,肝脏病变可在动物实验中复制,如四氯化碳;不可预知者:主要是用药者对某种药物具有特异反应所致,此种肝损害不能在动物中复制,如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5g~2g,仅2d~3d即可产生黄疸和血清酶的变化[4]。影响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很多,包括药物本身的因素、个体因素、原发病的影响、性别和年龄、药物的疗程、剂量、给药方式及联合用药的影响、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等[5]。有资料表明,能造成肝损害的药物有1000余种[6],可谓种类繁多。本组病例观察到的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有9类34种。抗结核药、中药、抗生素是引起肝损害最
7、常见的药物,占60%,其中中药导致的肝损害有10例,占总病例的21.74%,居第二位,目前临床医生对抗结核药的肝毒性比较重视,但对中草药致肝毒性认识还比较肤浅,普遍认为中草药来源于自然植物,与西药相比,其毒副作用少或轻微,其实,我国古代医学家将中草药的毒性分为“小毒、有毒、大毒、极毒”,并认为“是药三分毒”。过去703多年里,人们发现全世界有350种植物有肝脏毒性的生物碱[7]。近年来中药制剂引起的肝损害日益增多,据目前多数文献报道,中草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