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doc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doc

ID:17463099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1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doc_第1页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doc_第2页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上读出心率震荡(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慢性心衰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衰组患者HRT较正常健康者存在“钝化”现象。【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率震荡;心电图特点心衰患者中猝死占总病死率的20%~45%,及早识别高危心衰猝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窦性心率震荡[

2、1]是临床心电生理学又一新的检测措施,能反映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和自主神经平衡性的变化,它的异常,被认为与猝死有关,是心肌梗死后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它在心衰、扩张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展开。心率震荡(HRT)指一次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短暂的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性早搏这种微弱刺激出现的快速调节反应,同时反映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震荡初始值(TO):震荡初始值代表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的加速。是用室性早搏后最初两个R-R间期的均值,减去室性早搏前的2个R-R间期的均值之差再除以后

3、者。其中性值为0,≥0为异常,<0为正常。震荡斜率值(TS):震荡斜率是定量分析室性早搏后是否存在窦性心律减速现象。首先测定室性早搏后的前20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并以R-R间期的序号为横坐标,以R-R间期值为纵坐标,绘制R-R间期的分布图,再用任意连续5个窦性心律的R-R值作出回归线,其中正向的最大斜率为TS的结果。TS值以每个R-R间期的毫秒变化值表示,其中性值为2.5ms/R-R间期,当TS>2.5ms/R-R间期时,表示窦性心律存在减速现象,而TS<2.5ms/R-R间期时,则表示V

4、PC后的窦性心律不存在减速。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30例慢性心衰患者均为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间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非窦性心律者、房室传导阻滞者、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者、严重短期进展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4岁~78岁,平均年龄(62.47士11.68)岁。健康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6岁~76岁,平均年龄(63.4士11.66)岁,均为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  1.2方法3  所有患者入院

5、后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经专业人员对Holter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处理,通过人机对话去除伪差、干扰,经分析系统自动检出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前2个和后20个搏动(均为窦性心搏),并计算HRT的TO值和TS值。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心衰组TO值(0.7840±0.2355)%,对照组TO值(1.2806±0.2737)%,t值为31.323;心衰组TS值(4.0633±2.3773)/R-R间期,

6、对照组TS值(11.8000±3.0468)/R-R间期,t值为10.9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HRT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本研究显示心衰患者HRT较正常健康者存在“钝化”现象,即TO值高,TS值减低,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大量研究证实慢性充血性心衰时存在交感神经持续过度激活,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迷走神经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抗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HRT正常存在时提示这种保护性机制完整,而HRT异常则提示这种保护性机制已被破坏。自主神经平衡的

7、破坏与心源性猝死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且VPC本身就有致心律失常的潜在作用,而此后的保护性机制又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预示猝死的危险度将会增加。有研究表明HRT与反映心衰程度的LVEF、BNP具有显著相关性[2],且经随访发现心衰死亡组的HRT值较心衰存活组“钝化”现象更严重[3],提示它能反映心衰患者的预后。HRT是临床心电生理学又一新的检测措施,研究表明它是心梗后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它对心衰患者的预后及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长期随访来证实。【参考文献】  [1]SchmidtG,MalikM,

8、BarthelP,etal.Heartrateturbulenceafterventricularprematurebeatsasapredictorofmortality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Lacent,1999,353(9162):13911396.  [2]CygankiewiczI,ZarebaW,VazquezR,etal.Relationofhear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