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18289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均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可评价客观指标。采用奥沙利铂130mg/m2d1,亚叶酸钙(CF)200mg/m2+5氟脲嘧啶300mg/m2d1~5化疗,3周为一周期,三周期评价疗效。结果64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CR4例、PR33例、SD19例、PD8例。其中胃癌有效率为55.9%,结肠癌68.7%。直肠癌50.0%。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粘膜反应,感觉
2、神经毒性但发生率较低。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奥沙利铂5氟脲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化疗 0引言 我国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手术切除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和转移率都较高,因此,化学治疗已成为消化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于2002年6月~2004年11月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64例,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4
3、2~72岁,中位年龄56.3岁;全部病例原发病灶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胃癌34例(低分化腺癌20例,粘液腺癌14例),结肠癌16例(低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7例),直肠癌14例(低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6例)。可有一处或多处转移均有可评价的客观指标。预计生存期≥3月,KPS评分≥70分。化疗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64例患者中31例未接受过化疗(11例未曾手术,7例行姑息性手术,13例为术后进展);14例为根治术后口服化疗药物(8例口服优福定,6例口服希罗达),据此次化疗间隔1~9个月;19例曾正规化疗2~
4、6周期(HCPT+5Fu5例,CF+5Fu5例,DDP+5Fu6例,MMC+EPI+5Fu1例,奥沙利铂+5Fu2例)化疗结束至此次化疗间隔2月~2.5年。 1.2治疗方法奥沙利铂130mg/m2+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3h,第1d;亚叶酸钙(CF)200mg/m2+0.9%氯化钠250ml静脉点滴后予5氟尿嘧啶300mg/m2+0.9%氯化钠500ml静脉点滴,第1~5d,3周为一周期。三周期化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疗效。除非病灶进展,继续化疗1~3周期。 1.3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按RECIS
5、T标准进行评价,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期(PD)。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评价。 2结果3 2.1疗效CR4例,其中胃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2例,直肠癌肝转移1例;PR33例,其中胃癌18例,结肠癌9例,直肠癌6例;SD19例,其中胃癌11例,结肠癌3例,直肠癌5例。PD8例,其中胃癌4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2例。有效率(RR)=CR+PR/患者数,RR为胃癌55.9%,结肠癌68.7%,直肠癌50.0%,见表1。 表164例患者近期疗效(略) 2.2毒副反应64例
6、患者中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下降;口腔粘膜炎;感觉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口唇及四肢末梢麻木。白细胞下降予GCSF或GMCSF治疗。对奥沙利铂引起的感觉神经毒性嘱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可降低其发生率。该方案未发现对肝功能及肾功能的明显损害,见表2。 表264例患者不良反应(略) 3讨论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在体外和体内的临床前研究表明:奥沙利铂对消化道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与5Fu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且对5Fu耐药的肿瘤仍然有效。奥沙利铂化学名为左旋反式二
7、氨环己烷草酸铂,近年来研究表明奥沙利铂结构中央的铂原子被一草酸和1.2二氨环己烷包围,呈反式构象,通过产生烷化物,作用于DNA,易与DNA链上的C共价键结合,形成链内链间交联及DNA蛋白质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使肿瘤细胞死亡[1]。奥沙利铂联合5Fu联合形成互补抑制的协同效应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并且既往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内大量亚叶酸钙的存在可促使5Fu的代谢物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与胸苷酸合成酶共价结合成三元复合物从而加强了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奥沙利铂联合5Fu、亚叶酸钙治疗大肠癌的
8、有效率为29.0%~67.0%[25]。我们临床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Fu、亚叶酸钙治疗胃癌的有效率为55.9%,治疗结肠癌的有效率为68.7%,治疗直肠癌的有效率为50.0%,与国内外临床研究报道相比略高,可能与病例选择以及疗效评价标准选择不同有关。依据表2,我们观察到该方案毒副反映较轻,患者可以耐受,没有因化疗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