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聋生出走的几点思考

对聋生出走的几点思考

ID:17414720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1

对聋生出走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对聋生出走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对聋生出走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聋生出走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进聋生,为聋生创造一片新的环境——对聋生出走的几点思考【摘要】:近年来,经常有报道各地特教学校频繁发生聋哑学生出走事件,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各校为发生学生出走事件而大伤脑筋。且不说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去寻找,最大的问题是直接影响在校生的稳定。绝大部分聋哑学生出走后,受到社会上不法聋哑人的胁迫,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关键词】:聋生教育出走原因前几天无意中又看到一则报道,某县的特教学校又有4名聋哑学生离校出走。聋校学生离家出走已经成为聋校的普遍现象,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本人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分析。一、自身因素1、认知能力低,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由于听力的障碍,使一部分学

2、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认识世界,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使自身陷入思想的误区,容易上当受骗。离家出走的孩子多在十几岁左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其思想和心理并未成熟,缺乏相应的是非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一些年幼无知的聋生就是这样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理而出走的,社会上的一些聋哑人也就针对聋生这样的心理对他们进行诱惑。2、心理问题。聋生由于生理的缺陷,与普通人的交往存在障碍,加上或多或少地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自卑感、孤独感,这使得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同类群体中寻找安全感和心灵的慰藉。由于聋人之间天然的认同感,聋生很容易因为盲目的信任而被诱、被骗出走,进而发生一

3、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二、家庭因素父母、家人与聋哑人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把教育孩子的担子推给学校,没有用孩子能直观感受的各种不良行为来教育、引导孩子,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行为监控不力。聋哑学生因听不见、说不出的生理缺陷,使一些家长怀着歉疚怜悯的心理,而对孩子百依百顺,放任惯纵,不加约束,即使聋哑人做了坏事也不闻不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甚至作出错误的判断。1、沟通障碍。交往与被爱是人的基本情感需要,言语交流是沟通心灵的长桥。聋童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更渴望来自亲人的爱和关怀,特别是十四五岁的聋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希望与父母、亲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

4、分享自己的欢乐与悲伤。但是由于不少父母文化素质低,不懂手语,以至很难与孩子做到真正的情感交流、思想的碰撞,最后就导致孩子找到自己的同类人互诉衷肠。2、家庭教育的盲区。随着经济浪潮的冲击,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相应地“留守聋童”也愈来愈多,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家里的老人接送、看管,年龄稍大的学生则就自来自去,轮休回到家也是自己一个人,学生的教育问题就成一大难题,一般都是由着学生的性子来,没有人过问他么的学习生活等问题,这类儿童的家庭教育便成了盲区。3、家教方法不对。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不能正视孩子的优缺点,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要么是溺爱,要么是棍棒教育,要么

5、就放任不管,造成一些孩子心理脆弱,受不得一点委屈,还有一些则怀恨家庭。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导向:家庭不温暖,家不是自己的快乐园,因而选择了出走。三、学校因素创办聋哑学校,进行特殊教育,是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象征。然而现行的教育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1、没有系统的开设法制教育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为聋哑人编写,供聋哑人使用,适合聋哑人身心认知特点的法制教材。对聋哑学生的法律教育或者没有进行,或者还停留在思想品德课上的道德要求范围内,很难上升到知法、守法的程度。2、封闭管理有余,开放教学不足。目前在对聋哑人的早期教育中,几乎所有聋哑学校都采取封闭式教育管理,其动机是好的,怕出安全事故

6、或防止聋哑学生出逃或被人诱骗。但结果是聋哑学生长久地生活在一个小天地里,他们自我封闭,逐渐形成某种默契与共鸣,使他们只相信聋哑人,在心理上抑制与正常人的交流,使聋哑人结伙现象成为可能。3、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责任心不强。客观的讲,聋校相对普教而言,教学压力、教学任务相对较轻,部分教师在这个宽松的环境里,养成了一种惰性。教学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一种创新的理念,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管完成任务,不管学生接受与否。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每个人都需要爱,爱可以创造很多奇迹。聋哑学生尤其如此,这就需要教师既当严师又当慈母,处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

7、女来关心、体贴、爱护;时常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思想动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达到育人的目的。然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聋哑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培养上重视不够,使许多聋哑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及其缺陷,不知道自己应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恰恰是聋哑学生面对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下许多学校及老师应该意识到的问题。四、        社会因素一直以来,不法社会聋人的引诱都是导致聋生出走的直接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