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00207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30
《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关键词】葡萄球菌 目前,虽然抗菌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及广泛应用,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感染仍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其所致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人们在专注研制新药的同时,开始重新评估和考虑以前用过的药物和疗法。夫西地酸作为一种经典的窄谱高效抗生素,尽管在1962年发现并在国外被广泛使用,但仍对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和很低的耐药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本院2003年1月至
2、2006年9月期间住院及门诊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感染菌(2003年29株、2004年38株、2005年45株、2006年1~9月32株)。其中来自痰标本82株、血液和脑脊液等无菌体液32株、脓液19株、尿液11株。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购自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夫西地酸钠药粉由丹麦利奥制药有限公司提供,MH琼脂和药敏纸片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纸片药物含量分别为:苯唑西林(OxA)1g,红霉素(ERY)15μg,克林霉素(CLI)2μg,环丙沙星(CIP)5μg,青霉素(PEN)10U,
3、四环素(TET)30μg,万古霉素(VAN)30μg,利福平(RIF)5μg。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及判断结果。 1.2结果 1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4年来万古霉素一直保持100%的敏感性,夫西地酸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5%,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基本保持在40%左右。见表1。表12003~2006年间9种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的分析(略) 2讨论夫西地酸(fusidicacid,FA)是1962年首次从梭链孢酸脂球菌的发酵液中提取[1]。夫西地酸是一种具有甾体骨
4、架的抗生素,它的平面结构类似于类固醇激素,化学结构是四环三帖类酸,这种结构显示很强的表面活性,有很强的脂溶性,具备穿透生化屏障的能力,甚至进人其它药物难于达到的区域如骨髓炎腔隙[2]。夫西地酸的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细胞的核糖体,抑制mRNA的位移,从而阻碍蛋白质的合成,由于其作用机制与其它抗生素不同,因此无交叉耐药现象,成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严重感染新的选择。3低浓度夫西地酸具有抑菌作用,而高浓度的夫西地酸则具有杀菌作用[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特别是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的M
5、RSA的治疗,多肽类抗生素几乎为唯一的选择,但对一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多肽类抗生素由于其毒副作用而受到限制。细菌对夫西地酸耐药存在多种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染色体和质粒介导耐药,包括染色体靶位的突变和外膜通透性的改变。过去认为夫西地酸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耐药,但近期研究表明,耐药主要发生在慢性感染者长期单独用药,在急性感染者中,单独应用夫西地酸出现耐药者仅占0%~2%,联合用药患者出现耐药者<1%[1]。 由于夫西地酸独特的作用机制避免了与其他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使之能有效抵抗MRSA的感染。夫西地酸同时
6、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与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当细菌感染人体后,可在人体内繁殖,产生、释放毒素而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其中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夫西地酸同时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不仅能直接杀灭细菌,还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迅速消除细菌所致的组织细胞水肿、渗出、变性、坏死等炎症反应。夫西地酸抗菌谱较窄,主要对葡萄球菌(包括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他革兰阳性菌(如白喉棒状杆菌)和少数革兰阴性球菌(如奈瑟球菌)敏感[6]。在药物敏感性方面,本组MRSA在4年间的平均耐药统计为:对万古霉
7、素均敏感,对利福平、夫西地酸的耐药率依次为2.0%、2.475%;1994年国际抗生素耐药调查组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耐药率为0%~3.2%,MRSA对其也非常敏感,与本文报道的耐药率(2.48%)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夫西地酸对革兰阳性菌尤其是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强,耐药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同时又具有抗炎协调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抗MRSA药,特别在目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日渐严重的情况下,夫西地酸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戴自英,汪复.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293. 2StewartGT.Steroidantibiotics.Pharmakothempia。1964,2(1):137~148. 3RowlingDE,Kirkcaldy.Furtherexperienceinthemanagementofchronicosteomyelitis.JBoneJointSurgBr,1970,52(2):302~307. 4BlockeyNJ,McA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