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浅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ID:16461511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10

浅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_第1页
浅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_第2页
浅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高小菊内容摘要:攻击行为会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行为。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本文从儿童攻击性行为形成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四个方面着手,简略的阐述了几点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 关键字:  儿童攻击行为   家庭  环境  冷处理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

2、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别人东西(或玩具)、扔东西等方式,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和争斗。有伤害他人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属攻击性行为,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性行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攻击性为可分为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两类。有伤害他人的行为是敌意攻击,而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是工具性的攻击。在幼儿园里,一个男孩子故意打一个女孩子,惹她哭,这是敌意攻击;但如果男孩子只是为

3、了争夺女孩子手中的玩具而打她,则属于工具性攻击。一、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复杂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理因素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导致先天性的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当幼儿生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也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另外也有患有多动症的幼儿,他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很短,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常常挑衅同伴,无故对同伴动手动脚,或突如其来的推撞、咬伤、抓伤同伴。当然,攻击性行为与儿童身体活动能量过剩也有一定的关系。(二)心理因素自卑、妒忌与骄横是幼儿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得不到成人的赞扬或关心,或

4、认为自己笨、很丑,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同时又妒忌同伴,于是,常常产生攻击性行为。如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或踩坏同伴的手工作品等等。有的孩子从小“唯我独尊”,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于是常发生争玩具、抢座位等现象。(三)家庭因素美国的两位心理学者杰拉尔德和帕特森通过观察攻击性儿童的家庭中父母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模式,发现这些问题儿童的家庭很相似――家庭成员之间很少表达感情,常常争吵不休。他们把这种家庭环境称为高压式的的家庭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形式多为一成员迫使另一成员停止对他的侵扰。在形成高压式交往的过程中,负强化起着重要作用。当一家庭成员惹怒另一成员时,后者就

5、会哭叫打闹,谩骂来还击。这样,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因父母不和、离异等原因而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不知道怎么去爱人,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与同伴交往的幼儿,也常去攻击同伴;有的家长教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使孩子形成了认为别人打他就可以打别人的错误思想。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行为;有一部分幼儿因父母忙于工作、学习,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老人对幼儿宠爱有加,逐渐使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性格。(四)社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

6、攻击行为。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加重。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一般而言,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应以正面疏导为主,而不宜再以刺激等去强化他的攻击性行为。具体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法有: (一)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愤怒。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爱怜之心。这

7、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二)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诉孩子,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么,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例如,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